李仁良認為,泰國在東盟裡扮演“領頭羊”的角色。該國支持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計劃,在推進《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過程中也主動發揮作用。放眼國際,擔任2016年77國集團主席國的泰國,其總理巴育參加了今年9月在杭州舉行的20國集團領導人峰會。
面臨的挑戰,政治還是經濟?
然而,泰國的形象也不全是正面。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的中泰專家都提到,泰國經常發生軍事政變,給世界留下“政局不穩”的印象。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統計說,從1932年君主專制轉變為君主立憲制以來,泰國共發生19次政變,其中12次成功。最近一次在2014年,由現總理巴育領導的軍方推翻了當時的民選政府。
現在,作為國家團結和穩定象徵的普密蓬國王去世,西方媒體擔憂,政權頻繁更迭的泰國未來充滿著不確定性,尤其是在明年要舉行大選的情況下。
美國《福布斯》雜誌援引瑞信集團的研究簡報概括說,泰國國王的去世或將產生以下長期影響:資本市場趨冷,投資者避險意識將占上風;消費意識走低;商家情緒不振,但與出口有關的企業或幾乎不受影響,去年泰國70%的GDP來自出口;王室與政府關係存在不確定性,泰國朱拉隆功大學國際政治經濟學副教授司提南·龐蘇迪拉克認為,雙方或許應該找到合作的新途徑。不過該簡報認為,泰王去世不會改變泰國的日常運轉,從以往的騷亂經歷能看出,泰國的經濟政策和投資規定往往保持穩定,泰國央行等政府部門都保持獨立運轉。
“東南亞開始進入更危險的時代”,美國石英財經網的觀點更加聳動。文章認為,普密蓬的離開不僅影響泰國,還可能在整個地區“催生不穩定局勢,並侵蝕該地區與西方的長期同盟關係”。石英財經網稱,軍政府下的泰國正向中國靠攏,其他國家已傳遞出類似信號: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正公開挑戰美國,柬埔寨一直張開雙臂歡迎中國資金。
外媒還十分關心泰國君主制的未來。《華盛頓郵報》稱,如果繼任者表現不佳,可能會在泰國引發反君主制情緒,擁護泰前總理他信的紅衫軍裡,有人已開始持共和主義理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