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對華戰略的矛盾性給了陳水扁可鑽的空子。 |
中評社訊╱題:美國對台政策的戰略性矛盾及未來三方關係演變 作者:夏立平(上海),上海國際問題研究所美洲研究室主任、研究員
美國對台海兩岸政策的戰略性矛盾,包括美國“一個中國”政策與“台灣地位未定論”的矛盾,美國戰略目標之間的矛盾,美國對台政策執行中的內在矛盾等,成爲陳水扁利用的戰略弱點。中美台三邊互動將決定台海形勢未來走向:中美台三邊格局决定台獨是沒有出路的;中美台圍繞台海主導權之爭是影響兩岸關係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中美台三邊力量態勢演變决定台海兩岸關係前途。
美國對華戰略的矛盾性成爲陳水扁利用的戰略弱點
(一)美國“一個中國”政策與“台灣地位未定論”的矛盾。
美國長期以來宣稱實行“一個中國”政策。這一政策的內涵在不同時期有所變化。在1972年尼克森訪華時發表的“中美上海公報”中,美國政府聲明:“美國認識到,在台灣海峽兩邊的所有中國人都認爲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美國政府對這一立場不提出異議。它重申它對由中國人自己和平解决台灣問題的關心。”(1)在1978年發表的“中美建交公報”中,美國政府“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承認中國的立場,即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2)
現在布希政府的政策宣示是:“我們不支持台灣獨立,美國反對任何一方企圖單方面改變台灣海峽現狀的行爲。我們認爲要由海峽兩岸人民和平解决他們的分歧。”(3)陳水扁推動“入聯公投”,是對美國“一個中國”政策的嚴重挑戰,因爲這是企圖單方面改變台灣海峽現狀的行爲,其最終目標是台灣獨立,可能引起海峽兩岸的武裝衝突。因此布希政府對此采取嚴厲批評態度。
美國學者、前美國務院官員艾倫•龍伯格認爲,儘管當前美國“一個中國”政策受到各方面挑戰,有些人主張美國應該支持“民主的”台灣獨立,也有些人主張美國應該支持台海兩岸和平統一,但由於沒有更好的選擇,因此現在幷不是改變“一個中國”政策的時候;而且2008年5月台灣新領導人就職後,如果能在海峽兩岸對話上採取積極姿態,各方對美“一個中國”政策的疑慮將减少。(4)
但另一方面,美國的“台灣地位未定論”,向陳水扁及少數台獨分子發出錯誤信號。二戰期間重要的國際協定都肯定了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1943年12月1日,中、美、英三國簽署《開羅宣言》,規定日本必須把從中國竊取的台灣、澎湖歸還中國。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國簽署、後來又有蘇聯參加的《波茨坦公報》再次確認了這一點。但朝鮮戰爭爆發後,美國總統杜魯門在1950年6月27日發表的《朝鮮聲明》(Statement on Korea)中提出“關於台灣的未來地位之决定,應留待太平洋地區的安全保障恢復,即對日本的和平條約成立之後,或由聯合國考慮後再作决定。”(5)這是美國政府第一次提出“台灣地位未定論”,幷在後來爲台獨分子所利用。
2007年8月30日,美國家安全委員會亞洲事務資深主任韋德甯雖然表示, “台灣”或“中華民國”此刻在國際社會中都不是個國家,但又說“中華民國是一個尚未定論(undecided)的問題”。台灣學者認爲:“這第二句——台灣地位未定——給了那些企圖將台灣事實上的獨立轉變爲得到國際社會法律承認的獨立的人以新的希望”。(6)
(二)美國戰略目標之間的矛盾。
一方面,美國現在全球戰略的重點在中東,十幾萬美軍陷入伊拉克的泥潭之中,布希政府還將伊朗核問題作爲它在戰略上需要優先解决的主要問題之一。在這種情况下,美國希望台海兩岸關係穩定,不希望陳水扁給它找麻煩。同時,中美之間經濟相互依存關係有很大發展,兩國之間在經濟方面的共同利益上升。而且,美國希望中國在反恐、防止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擴散、地區安全、世界經濟、應對不穩定國家和環境、氣候等問題上與其進行合作,要求中國在以美國爲主導的國際體系中發揮“負責任的利益攸關方”的作用。
但另一方面,近年來,中國綜合國力迅速發展,使一些美國人擔心中國將來會成爲美國的對手。極少數美國親台右翼分子甚至鼓吹“中國威脅論”。美國防部2006年2月6日向國會提交的《四年防務評估報告》,將中國視爲處於“戰略十字路口的上升大國之一” 和“最有潜力在軍事上與美國進行競爭的上升大國”。(7)這表明即使“9•11”事件後美國將反恐和防止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擴散作爲對外戰略中的最優先事項,它防範中國的一面仍在强化,準備軍事上干預台灣海峽衝突,甚至企圖用台灣問題來制約中國。
美國這種戰略目標上的矛盾性使陳水扁和少數台獨分子認爲,不管他們在推動“入聯公投”方面怎麽鬧,美國處於牽制中國的戰略需要不會拋弃他們。
(三)美國對台政策執行中的內在矛盾。
美國對台政策在執行中存在著深刻的內在矛盾。
首先,美國搞“兩面手法”,在批評陳水扁推動“入聯公投”的同時,加强與台灣的軍事關係,提升台灣軍事能力,繼續向台灣出售先進武器。爲了促使台灣儘快多購買美國的昂貴武器,美國防部甚至有意誇大大陸對台灣的“軍事威脅”。這些所作所爲是違反美國“一個中國”政策的,向台獨分子發出錯誤信號,促使他們採用“切香腸”的方法企圖將台灣從中國分裂出去。這不斷增加在台灣海峽爆發武裝衝突的可能性。而台海爆發武裝衝突是不符合美國利益的,也不符合美國對台政策的目標。
其二,美國有一些人企圖在台灣海峽兩岸搞平衡,甚至搞“蹺蹺板”手法,即先向一方傾斜,然後再向另一方傾斜,如此反復,使兩岸相互制約,以便從中漁利。
其三,對陳水扁推動“入聯公投”,美國將手高高抬起,但輕輕放下,幷未能觸到陳水扁的痛處。
其四,美國一些官員强調對外政策中的“支持民主”因素,陳水扁正是企圖打著“民主”的幌子,挾持民意,來推動“入聯公投”。美國某些强硬派人士甚至打著支持民主的幌子支持台灣分裂勢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