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對政治採相對主義
年輕人的政治相對主義主要表現爲有態度,却沒有立場。過去,學生們參與政治是依據公平、公正原則,但新一代參與政治往往由個人偏好决定,不一定很在乎政黨,只要候選人不錯就足够了。(14)紐則動也認爲:“在60年代人們投票是取决於政黨認同要素;70-80年代,因應社會變動,使得人們對社會議題關注,在政治上多著墨於此;進入90年代,候選人個人形象成爲人們選舉時最注意的因素。”(15)《文化一周》針對2004年“總統大選”後泛藍群衆集體絕食靜坐抗爭活動所作的調查顯示,有54%的大學生認爲選舉不公平,但對於靜坐抗議却有73%的大學生表示不認同,有學生表示這是“情緒性發言,以爲民氣可用,放任少部分支持群衆作出非理性的行爲”,還有學生認爲“運動家就是勝不驕敗不餒,爲什麽不能接受失敗的結果呢?領導者甚至鼓動群衆造成另一波的反動抗爭,這種不理性思考的行爲,只會讓人更覺得沒有民主素養。”(16)新一代的這種政治相對主義使其政治態度具有易變性,也更加容易被引導塑造。
新一代選民對“總統大選”的影響
今年1月12日“立委”選舉後,有評論認爲民進黨大輸的主要原因在於年輕選票的流失,“2004年以前,民進黨受到20到29歲年輕人的支持,大概都是國民黨的兩倍;到現在2008年,民進黨在政黨支持度,所有年齡都輸,在20到29歲輸得更多”。(17)根據台灣“內政部”人口統計資料顯示,20-29歲的年輕一代選民超過400萬,這些青年選票占整體約1700萬張票的近四分之一。從以往來看,民進党在年輕選民中的支持度一直高於國民黨,但今年的選舉情况有所不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政黨認同逆轉
從圖5可以看出,民進黨的政黨認同度從1997年開始一直高於國民黨,直到2005年“後九二世代”對國民黨的政黨認同(28.3%)才第一次超過對民進黨的政黨認同(26.9%)。2004年3月20日TVBS於選舉當日做的出口民調也顯示年輕人支持泛綠遠高於泛藍:20-24歲年輕選民中支持泛綠的有34%,支持泛藍的只有19%;25-29歲年輕選民中支持泛綠的有35%,支持泛藍的爲20%。但到2005年底“三合一”選舉時,《文化一周》所做民調顯示,大學生就有22.7%支持泛藍,10.8%支持泛綠。(18)2008年1月24日台灣智庫所做民調也顯示,20-29歲選民中傾向於國民黨的爲44.3%,傾向於民進黨的爲37.5%。
圖5: “後九二世代”政黨認同趨勢圖
(二)馬英九支持度高於謝長廷
今年“大選”的選舉民調中,馬英九的支持度遠高於謝長廷。2008年1月24日台灣智庫所做民調中,認爲馬英九比較有能力可以同時處理好經濟、“主權”與兩岸問題的比率也高於謝長廷一成以上(謝長廷:37.2%;馬英九48.2%),間接說明馬英九的支持度高於謝長廷。《聯合報》2008年3月3日民調也顯示有61%年輕選民支持馬蕭,只有21%的年輕選民支持謝蘇。再輔之以政黨認同的變化,馬英九應該能在“總統大選”中贏得年輕選民更多的選票。
(三)中間選民傾向投馬
以2004年TVBS於選舉當日做的民調爲例,全體選民中有36%保持政黨中立,其中20-24歲年齡段中有46%保持政黨中立,25-29年齡段則有45%選擇政黨中立。而在台灣智庫2008年1月份的民調中20-29歲不偏向任何政黨的才有13.3%,《聯合報》3月3日民調顯示20-29歲選民未决定投票意向的只有17%。可見,現在年輕選民幷不隱藏自己的政治傾向,選民中“換人做做看”的心態也在發酵,但《聯合報》的民調也表明只有七成想去投票,投票意願幷不高。總體看來,年輕人中間選民的選票流向已發生逆轉,馬英九會得票較多。但TVBS民調也顯示20-29年齡段選民與其他年齡選民相比,在一個星期內决定投給陳水扁的比例相對較高(20-24:28%,25-29:20%,30-39:19%,40-49:15%,50-59:14%,60歲以上:9%),說明年輕選民易受突發事件的影響,成爲“大選”的重要變數之一。
時移世易,台灣第四代在社會變遷中形成了不同於前三代的特點,也影響著未來的發展方向。第四代的選票利益及其可變性使其成爲島內爭奪的目標;同樣,第四代的開放性及其可塑造性也應成爲對台政策的著力點。
註釋
(1)“台灣第四代”是任雪麗提出的觀點,意指1968年以後出生的台灣居民。
(2)游清鑫、蕭怡靖:《以新選民的政治庇度論台灣民主政治的未來》,《台灣民主季刊》,2007年9月。
(3)《文化一周》雜誌第1071期民調。
(4)同注(2)。
(5)《文化一周》雜誌第1082期民調。
(6)同注(5)。
(7)“後九二世代”為1972年後出生的人,與任雪麗劃分的第四代人,時間相差不多,可將其作爲參考。
(8)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
(9)同注(2)。
(10)《文化一周》雜誌第1021期民調。
(11)《七年級政治冷感 網絡社運熱情》,《中國時報》,2007年11月。
(12)任雪麗:《不斷高漲的台灣理性主義:四代人、政治和“台灣民族主義”》,美國東西方中心網站,2007年1月。
(13)《文化一周》雜誌第1028期民調。
(14)同注(12)。
(15)《文化一周》雜誌第1056期民調。
(16)同注(13)。
(17)《民進黨拉警報?羅文嘉:關鍵在年輕選票流失》,東森新聞,2008年3月6日。
(18)同注(15)。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08年5月號,總第125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