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台灣的反服貿行動及其影響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7-08 00:56:18


在反服貿行動中民進黨並未掌握主導地位,反而給人以被邊緣化印象。
  中評社╱題:台灣的反服貿行動及其影響 作者:郭震遠(北京),中國海洋大學海峽兩岸關係研究所所長

  以佔領“立法院”24天和一度進據“行政院”為主要標誌的台灣反服貿行動,現已經告一段落。雖然作為反服貿行動後續行動,圍繞“兩岸協議監督條例”,藍綠兩營還在“立法院”纏鬥,但已經可以對反服貿行動進行全面檢視,做出比較深刻分析。

  可以肯定的認為,反服貿行動不僅是當前台灣最激烈的一場行動,而且全面、深刻的反映了多年來積累的台灣政治、經濟、社會的大量矛盾。同時,這場行動還突出地表現了,台灣年輕世代的強烈不滿和迷茫,以及新媒體在台灣社會運動的發動、組織中的強大威力。在經歷這場行動的強烈衝擊後,台灣的政治、經濟、社會,以及兩岸關係,都將發生深刻變化,必須受到高度重視。

  引發反服貿行動的原因

  反服貿行動一爆發,人們很自然地懷疑,這場行動是民進黨策劃、組織、發動的。確實,有很多事實不僅引發,而且加深了人們對民進黨在這一行動中扮演的角色的懷疑。但民進黨人士在積極參與反服貿行動,為之提供大力支持和保護的同時,卻一致極力撇清與行動策劃、組織、發動的關係。而且事實顯示,在行動中,民進黨並沒有掌握主導地位,反而給人被邊緣化的印象。另外,4月14日,蘇貞昌、謝長廷先後宣佈退出民進黨主席選舉,普遍認為與民進黨在反服貿行動中受到重大衝擊密切相關。顯然,儘管反服貿行動與民進黨有千絲萬縷的聯繫,但如果認為這一行動就是民進黨策劃、組織、發動的,那就大為低估了這一行動突然發生、迅速激化的複雜原因,很不利於深刻認識其重大影響。

  1、台灣長期積累的政治、經濟、社會矛盾,以及由此導致的台灣民眾普遍的強烈不滿情緒,是引發反服貿行動的根本原因。

  自上一世紀九十年代中期以來,台灣一直處於矛盾多發期。不停歇的政治惡鬥,既是台灣政治矛盾發展的結果,又促進了政治矛盾的廣泛化、深化;經濟轉型滯後和參與經濟全球化步伐遲緩,導致台灣經濟增長緩慢,已經由曾經的四小龍之首,淪為四小龍之尾,而且差距不斷加大;近二十年來,台灣的貧富差距不斷擴大,年輕人就業日益困難,收入顯著下降,等等。實際上,台灣的政治、經濟、社會三方面矛盾相互交織,已形成惡性循環。

  矛盾多發導致了台灣民眾越來越廣泛、越來越強烈的不滿。民眾曾對2008年5月的政黨輪替寄託很大希望,但由於馬英九當局執政能力不足,以及國際金融危機導致台灣外部環境嚴重惡化,雖然兩岸關係進入和平發展新時期,給台灣帶來新的重大機遇,但台灣經濟並未明顯改善,政治、社會矛盾也繼續加劇,台灣民眾的不滿情緒進一步激化。所以,台灣民眾的不滿情緒已經積累到十分嚴重的程度。僅2013年一年中,台灣就發生了由所謂“洪仲丘案”引發的“白衫軍運動”等五場較重大的社會運動,以及其它多次較小規模的行動。

  政治、經濟、社會矛盾積累、激化,民眾不滿情緒嚴重強化,是引發反服貿行動的最根本原因。同時,也是這場行動突發性和激烈性的決定性因素。3月16日,“立法院”內政委員會審議服貿協議,國民黨籍“召委”在藍綠“立委”纏鬥,無法正常審議的情況下,強行“30秒通過”,即成為反服貿行動的導火索,引發了這場行動。從這個意義上看,這一行動的發生甚至可以說具有一定偶然性,但台灣不斷發生重大社會運動則是必然的。應受到重視的還有,近年來在部分台灣民眾中,由於對大陸持續較快發展的疑慮,而產生的“懼中”、“反中”情緒,轉化為對兩岸關係發展的不滿情緒也在增強,並成為反服貿行動重要的、直接的基礎性因素。

  2、二十多年來,台灣民主化畸形發展,民粹思潮惡性膨脹,是引發反服貿行動最直接、最重要的原因。

  從上一世紀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開始,台灣啟動了所謂的民主化進程。二十多年來,台灣實現了兩次政黨輪替,因而被視為民主化成功的典範。但事實越來越清楚地顯示,台灣的民主化實際逐漸走上了畸形發展之路。主要表現有,在民主化進程中,人們的法治觀念卻迅速淡化,社會動盪、人們思想混亂日趨嚴重;作為民主化核心內涵的所謂代議制民主,尚未鞏固即明顯式微,政黨惡鬥導致“議會”長期無效空轉,等等。台灣在短短二十多年中,即由所謂威權政治轉型為所謂政黨政治的民主化進程,不可避免地將出現大量缺陷,但在這一進程中,一些政治勢力、政治人物出於私利,有意地宣揚、誤導,則不斷放大了這些缺陷的惡劣影響,從而導致了台灣民主化的畸形發展。

  台灣民主化的畸形發展,最明顯,也最集中地表現為民粹思潮在台灣的惡性膨脹。主要是,二十多年來,在台灣的民主化進程中,作為民主基礎的“民意”,無論其本身,還是台灣社會對其的認知,實際上都被逐漸地嚴重扭曲、異化。在台灣越來越頻繁地出現了,一些人自詡為民意的化身,動輒把自己個人或小集團的訴求作為民意,而且強加於大多數的其他人。最惡劣的是,如果公眾質疑不接受他們的訴求,這些自稱“公民”的人,就以街頭抗爭行為,甚至暴力行為強加於人。更嚴重的是,對於少數人的上述行徑,台灣社會卻越來越明顯的不以為非,反以為是。每當出現上述情況,台灣媒體鮮有譴責之聲,反而多有讚揚,而當局則息事寧人,一再退讓,致使玩弄民意的少數人有恃無恐,更為囂張。可以說,民粹思潮在台灣惡性膨脹,已達到極為嚴重的程度。

  反服貿行動發生、發展的全過程,充分表現了民粹思潮惡性膨脹的最直接、最嚴重影響。反服貿行動一開始喊出的“反對黑箱操作”、“要求程式正義”等口號,明顯就是罔顧事實、違背常識煽動民眾情緒的民粹式口號,但確實發揮了煽動、集結人群、發動行動的作用,在95%以上參加者不知服貿協議是什麼的情況下,發動了反服貿行動。在行動過程中不斷提出的“公民不合作”、“先立法、再審議”、“退回服貿協議”、“重啟談判”等口號,同樣是典型的民粹式口號,發動了自稱五十萬人反服貿大遊行,一度沖進“行政院”,並佔據“立法院”二十四天。

  3、所謂的“職業社會運動人士”,與台灣島內各種“反中”勢力人士結合,構成反服貿行動核心力量,是行動影響迅速擴大、激化,訴求迅速升級、政治化,最終成為“反中”、“台獨”行動的最直接原因。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