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此次玩火對馬英九最大的弊端是自找麻煩、咎由自取、自取其辱後連黨內都少有人同情,更無大佬出面相挺。此次“反服貿”學運嚴重衝擊、降低了“馬政府”的權威及公信力,扭曲了台灣社會價值道德,形成“立法院”高於“行政院”,“立法院院長”高於“總統”,“總統”指令不出“總統府”等極為怪異的政治格局,從而宣告馬英九在島內政壇已提前“跛腳”。
二、民進黨所謂政黨轉型現已破局
民進黨向以“逢中必反”著稱,2012年的“總統大選”再次敗北,為解決“總統”選舉的“最後一哩路”,近年來該黨在兩岸關係問題上似乎被迫有了些許鬆動。
這一年多來,該黨要角謝長廷、蘇貞昌、蔡英文均聲稱要加強與大陸交流,甚至提出要推動“民共交流”。2013年謝長廷、陳菊等民進黨重量級人士再次“登陸”。民進黨舉行的一系列討論調整大陸政策的“華山會議”,雖未取得具體成果,但黨內一些“有識之士”提出凍結“台獨黨綱”的主張,釋放出一點積極信號。小英團隊甚至經授權赴大陸參訪。
可所有的這一切經“太陽花學運”充分表演,證實了企盼民進黨正視現實,痛改前非,只是善良的人們一廂情願的主觀空想。民進黨自以為歷經挫敗後越挫越勇,隨著馬英九民調急劇下降,該黨已重獲社會足夠民意相挺,已具備了與國民黨較量、向大陸叫板、再次實現政黨輪替的實力與能力。而這種較量、叫板越多,規模越大,將會給2016的政黨輪替增添更多砝碼。
三、學運重創民進黨在沉默多數中的形象,面對年底“七合一”選舉及2016“總統大選”,藍營意外獲得一大利好
沖衝殺殺的學運在島內外製造了一種假象,似乎“少數暴民”憑高分貝噪音及佔領“國會”議場,已征服了整個台灣社會,已代表了島內主流民意。殊不知馬英九的懦弱,卻博得沉默多數更多同情;形同大陸“文革”紅衛兵的衝殺、佔領,超越了管控有序理智社會的底線、紅線,為中間選民所不齒,所不容。他們無法、無力去策劃,去拼殺,去衝撞,但他們可動用手中選票,來教訓、制裁喪失理智、無法無天的“暴民”。他們認為,讓在野黨在選舉中再次受挫,可能是被嚴重扭曲、幾近癱瘓的台灣社會恢復理性、重燃希望的惟一手段。而民進黨聰明反被聰明誤,玩火過頭反自焚,離開“總統府”的最後一哩路變得更為遙遠。
不必視機制化的“兩岸協議監督條例”
是洪水猛獸
經學運衝擊,現馬當局已被迫退讓,接受“兩岸協議監督條例”。現此“條例”版本多達十幾個,其中最“台獨”的是所謂民間版,就看“立法院”最後通過哪個版本。筆者認為藍營再窩囊,“行政院”版略經修改應可通過。
站在大陸角度,對無“台獨”基調的“兩岸協議監督條例”的通過、實施不必太在乎,它不會成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拐點,其原因在於,一是在所謂“民主社會”、“公民社會”,此類“條例”遲早會頒佈實施;二是這種“條例”是把雙刃劍,民進黨一心要實現政黨輪替,考慮到不要作繭自縛,也不會對“條例”設置過於苛刻門檻;三是有了這種“監督條例”,對政黨輪替後協議被廢棄的擔憂可大大減輕;四是兩岸簽署的任何協議條條都經得起各方各界嚴格檢驗,當然也經得起今後歷史的檢驗。此次學運打著“反服貿”旗號,卻提不出任何針對具體條文的抗爭訴求,就是一個明證。
冷眼冷靜看待、分析、應對島內的學運
最近幾年,隨著台灣執政當局執政能力下降,再加上島內經濟不斷下滑,當下整個台灣社會彌漫著極度的失敗主義、虛無主義、悲觀及焦慮情緒。由於許多島內企業家、勞工、民眾對台灣未來充滿不確定性,悲觀主義、焦慮不安情緒越來越濃,而這種情緒混亂、思想混亂,造成民粹主義盛行與氾濫。台灣學運的組織者懂得並學會利用社會累積的民怨、民憤大作文章在於,在執政當局不會武力鎮壓的大前提下,只要一聲“怒吼”,叱吒而起,就能一舉成名,如此快速聲名暴漲,花千金都買不到,何樂不為?!此次學運領導者意外嘗到衝擊最高政治機構,凌駕社會、眾人之上一夜成名的甜頭,今後只要找到時機,很快還會捲土重來。如此惡性循環折騰,直到最終被整個社會唾棄。
大陸對於島內因素佔主要地位的形形色色台灣學運,冷眼冷靜觀察,聽其言,觀其行,不介入,不評論。但若涉及大陸,事關“統獨”,當然不能置之度外,必須第一時間、旗幟鮮明地予以痛斥、批駁、反擊。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14年5月號,總第197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