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國探月工程,絕不只是從取土那麼簡單
http://www.CRNTT.com   2021-04-26 12:32:07


  中評社北京4月26日電/據《科技日報》報道,4月24日是中國航天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錢學森空間技術實驗室在北京航天城舉行“築夢百年,光普校園”航天日科普活動。圖為科普志願者為同學們介紹錢學森的感人事跡及我國運載火箭知識。記者洪星攝

  “美國阿波羅計劃17次把宇航員送上太空,都完美地避開了太陽質子事件。是他們特別幸運嗎?”

  4月24日,2021年“中國航天日”探月工程論壇在南京舉行,中科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主任王赤院士拋出這樣一個問題。

  答案顯而易見,當然不是。“美國很早就開展太陽質子事件預報,並避開了太陽爆發。”王赤說,我們未來的載人登月,空間天氣預報也非常重要。

  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號帶著1731克月球樣本返回地球,宣告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戰略圓滿完成。

  那麼,探月工程只是為了從月球取回一罐土嗎?當然不是。

  在當天的論壇上,來自中科院國家天文台的王競研究員、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的肖龍教授,以及王赤院士,先後從月基天文觀測、月球地質演化、空間物理探測三個方面,闡述了我國在探月工程基礎之上取得的三大科學成果。

  在月球上看星空有啥不一樣

  “在月球上觀測宇宙一直是天文學家的夢想!”王競解釋說,一是月球真空度高,可以開展紫外等地面無法完成的觀測;二是月球自轉緩慢,可對天文目標長期監測;三是月球的背面電磁噪聲極低,利於開展長波射電天文觀測。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