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 
蔣介石退守台灣后的反省:最大的失誤是教育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6-16 15:52:09  


1949年12月10日,在人民解放軍解放大西南的隆隆炮聲中,蔣介石匆匆離開成都官邸,乘機直抵台灣。至此,號稱擁有800萬軍隊和500萬黨團員的國民黨及其政府在大陸土崩瓦解,徹底失敗,中國歷史翻開了新的一頁。
  在台灣,蔣介石對自己的失敗,如骨鯁在喉,箭穿於心。其實早在兩年以前,蔣介石就曾說:“自從戡亂以來,我個人每經一次戰役,對於這次戰役的成敗利鈍,無不加以詳細的研究和檢討,而且每一天、每一時刻,我都在研究我們國軍所遭受犧牲的原因。”

  但據蔣經國敘述,他父親真正思考和研究失敗的原因,是在引退於奉化之后。這樣,蔣介石在台灣“復行視事”后,便根據他研究的“原因”,在陽明山舉辦了 “革命實踐研究院”,分批集訓高級干部和高級將領,蔣介石親自主持,親自督導,發表了連篇累牘的“訓詞”。在這些訓詞及其他各種演講中,對國民黨的失敗有痛切的指陳。

  首先,蔣介石認為國民黨的失敗,責任在於“國人”。他說:“抗戰以后,我確信可以在兩年之內,削平匪亂。不幸個人的主張,不能取信於國人。由此之故,在國內外種種阻力下,剿匪軍事受到了挫折。”

  不僅如此,蔣介石還認為,“戡亂”以來,“軍民風氣囂張,國家紀綱掃地,黨不成其為黨,軍不成其為軍,國民不成其為國民。”而“風氣囂張”的原因,又是因為學校教育不良,“教不成教,學不成學,師不成師,弟不成弟。所謂校風校規,掃地殆盡﹔師道人格,蕩然無遺。卒致今日國破家亡。”

  蔣介石的這種分析,真是一竿子打翻一船人,黨政軍學,無一幸免。說“黨不成其為黨,軍不成其為軍”,似已稍有過分,而國民怎麼就“不成其為國民”了呢?國民黨以“國民”為號,國民政府以“國民”為記,如果“國民不成其為國民”,那麼這個黨這個政府的最高領導者又成了什麼呢?

  其次,蔣介石認為,國民黨的失敗,在於國民黨本身的腐朽。他說:“抗戰勝利以來,我們一般同志精神墮落,氣節喪失,把本黨五十年的革命道德精神摧毀無余。甚至毀法亂紀,敗德亂行,蒙上欺下,忍心害理。”他說:“我們黨和團的組織復雜、散漫、鬆懈、遲鈍,黨部成了衙門,黨員成了官僚,在社會上不僅不能發生領導的作用,反而成了人家譏笑侮辱的對象。”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