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黑瞎子島回歸前,劃歸中國的一半仍是塊禁地,中國漁民不能越界打魚。(資料圖片)
|
中評社香港11月12日電/據中國經濟周刊報道,中國東北端邊界──中俄黑瞎子島勘界工作目前進展順利,預計年底前可完成全部勘界工作,黑瞎子島回歸已進入倒計時。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近日來到了黑瞎子島所在的黑龍江省撫遠縣進行採訪。“撫遠是對俄的東大門,我就想讓撫遠變成中國的一張最漂亮的臉。”撫遠縣縣委書記牛學有如是說。
隨著中俄界島──黑瞎子島(又稱撫遠三角洲,位於撫遠縣境內的黑龍江和烏蘇裡江的交匯處主航道西南側)回歸日程的臨近,撫遠也日漸熱門。這個地處中國最東邊,每年通關僅有半年時間的縣城,去年以3.5億美元的外貿進出口額位列黑龍江省25個對俄口岸中的第5位。而隨著黑瞎子島回歸日期的日益臨近,和通關時間有望放開到全年,黑龍江的一些對俄口岸已經把撫遠當成了最大“假想敵”。
“等鐵路修到黑瞎子島上以後,那時你再來撫遠看看,發展更會一日千里。”牛學有頗具信心地說。
9月的撫遠,早晨3、4點鐘,天就已經亮了,江邊打漁歸來的漁民們黝黑的笑臉上露出雪白的牙齒,成排大魚躺在地上張嘴蠕動。市民們穿著厚厚的衣服三五成群地和漁民們討價還價。路上,時不時會遇到兩個人樂顛顛地用木棍抬著幾條大魚回家。撫遠縣委副書記王越平告訴記者,這是近幾年來少見的豐收景象。
撫遠位於祖國的最東邊,號稱中國的“東極”。這個歷史上偏僻落後的縣城臨界江而建,由於這裡的漁業資源豐富,成就了新中國的一個大漁場。當時的縣長就是漁場的經理。“那時,撫遠全縣不過七八千人,所有18歲以上的人都是漁場的職工,吃皇糧的。”牛學有說。
冷戰時期,撫遠一直處於戰備狀態而基本沒有進行大規模的建設,住在這裡的七八千人和東方第一哨的官兵們一起看守著這塊土地。通達這裡的路途也很艱難,鐵路只修到了距離撫遠還有150公里的前進鎮,公路也一度只修到同江。“所以從佳木斯顛簸到撫遠,400多公里的路程,卻要走上兩天多的時間。”牛學有說。
直到10年前,撫遠縣城還僅有幾幢兩三層高的小樓,人們“從城東走到城西,一顆煙還沒有抽完。”
不過,撫遠人始終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漁業是撫遠縣財政支柱,曾幾何時,豐富的漁業資源不僅使撫遠成為中國的大馬哈魚之鄉和鱘鰉魚之鄉,在松花江流域已經絕跡的“三花五羅”淡水魚也都能在這裡找到蹤影。
然而,因漁而生的撫遠也逐漸因為單一的資源型發展模式而走到了貧困的邊緣,由於只撈不養、重捕輕養,兩江豐厚的魚類資源銳減,漁業大縣的“漁財政”逐漸垮塌。到牛學有出任撫遠縣委書記的2002年底,漁業所佔財政收入比重只剩下10%,漁民收入也降到了人均千元以下,縣財政收支矛盾突出,財政不算農業稅只有900萬,而各種債務近億元,成為典型的國家級貧困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