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解密鄧小平最後5年:耄耋之年再變法(圖)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1-22 16:38:37  


鄧小平在十四大閉幕式上。(資料圖)
 
  “我已經交卷了” 

  “一個國家的命運建立在一兩個人的聲望上面,是很不健康的,是很危險的。”鄧小平在1989年6月16日的談話中說。不過危險沒有在1992年出現,他掌舵完成了“轉彎”。 

  十四大剛剛閉幕,女兒鄧榕攙扶他來到了人民大會堂,在大批的與會代表中接見了新當選的政治局常委。 

  這是鄧小平政治生涯中做出的最後一次重要露面。至此,他一生中的“運籌”已經基本結束。 

  他試圖真正地做回平民,就像“南巡”接近尾聲時在上海那樣。那天是元宵節,節日里民間的歡快氣氛令他興致盎然,以至决心去“買點兒東西”。身邊工作人員爲他選擇了上海市第一百貨商店,他則向吳邦國借了10塊錢,給孫輩的萌萌和羊羊買了鉛筆和橡皮。這次經曆讓他覺得有趣。回來後女兒鄧林問:“老爺子你今天逛了商店,看見什麽了?”“就看見人了,”他說,“以後再不去了,擾民。” 

  這年夏天,他最後一次在大海中游泳。在北戴河,他一共下海8次,每次游泳約45分鐘。護士試圖用對一般老人說話那種玩笑式的口吻約束他:“今天下海咱們表現好一點,少游一會兒,明天就還能批准咱們再游。好嗎?”但是鄧小平不受別人控制,即便他已經88歲了。“好不容易才下去一趟,我才不呢。”他說。 

  這一年的8月,中國與韓國建立了外交關系。整個中國都已經打上了小平那種務實的印記。 

  美國威斯康辛大學政治學教授戴維·W·張總結近代中國,“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鄧小平——包括孫中山等領導人,都想使中國實現現代化,幷從外國帝國主義的控制下解放出來。”鄧小平曾經與周恩來一道制定了“四個現代化”的規劃,在其一生中,把中國建設成一個强大的工業化國家都是不渝的追求。不過,改革開放之後,他把目標調整到了更切實際的“小康”。他已經盡了責任,1993年初,他告訴中共的下一代領導集體:“對中國的責任,我已經交卷了,就看你們的了。” 

  與美國相處的任務也落在了新領導人的肩膀上。美國曾被中國看作是頭號霸權,而如今它也是一個制裁者。“銀河號事件”就是當時中美關系的晴雨表。這艘中國貨輪被美國懷疑運載用于制造化學武器的原料,而且目的國是伊朗。不過,在接受美國人指導的沙特人花費了整整一周時間檢查了全部782個集裝箱後,美國人只好簽署了一份船上沒有違禁化學制品的聲明。 

  1993年,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赴美參加亞太經合組織(APEC)會議。在分析家看來,與克林頓的會晤幷不像雙方期望的那麽熱情友好,但江澤民還是送給克林頓一支上海制造的薩克斯管,幷建議自己用二胡與美國總統來一段二重奏。這個提議是由翻譯造成的一個小誤會引起的,令克林頓感到迷惑。但是,正像鄧小平在1976年做過的那樣,如今的中國領導人向世界頭號强國的示意是明確無誤的:輕松一下,來點兒音樂。在隨後的記者招待會上,克林頓說:“我想我們已經開始對話了。” 

  這是一段形勢好轉的時期,也是一段不够順利的歲月,全國通貨膨脹率在經濟爆炸性的膨脹下高達22%,而房地産投資開始興旺,導致大城市的通貨膨脹率比小城市更高。民生成爲國家政策的重點,中國的多位國家領導人都在不同場合說了同樣的諺語:“百姓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 

  1994年10月1日,北京釣魚台國賓館,人們把鄧小平扶下車,又把他攙到一張輪椅上坐下。他觀看了國慶焰火,幷留下了生前公開發表的最後一張照片。他已經90歲,到了鮐背之年,皮膚確實生斑如鮐魚之背,不過他仍不會讓自己的頭腦局限于瑣碎的事務之中。《他改變了中國——江澤民傳》的作者羅伯特·勞倫斯·庫恩描述說,“盡管照片上的鄧顯得遲鈍而老邁,但是他對同事們的談話却是清晰而富有遠見的。” 

  國際輿論仍然認爲中國新的領導班子是“過渡性的”,鄧小平决定消除這種不確定性的意味。 

  晚上,鄧小平發表了一生中最後一篇極具影響力的短文。他委托出席國慶晚宴的薄一波宣讀了一份致詞,文中要求政治局成員和全體中共黨員“緊密團結在以江澤民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周圍”。 

  從此,他再也沒有特意公開露面。他交棒了。這一次,他做得悄無聲息,就像早年在法國雷諾公司勤工儉學時的一個下午,他收拾好工具,沒有大聲招呼誰就下班了。國慶焰火照亮了北京的夜空,而他已經爲中國的改革開放注入了一段基因,一段源代碼。中國以後的一切變化注定會携有他的影響。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