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離開我們30年來,中國內地對毛澤東評價的三個變化。
第一個小變化是1976年到20世紀70年代末期。毛澤東雖然離去了,但政治上還是堅持兩個“凡是”,即“凡是毛主席作出的決策,我們都堅決維護;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們都始終不渝地遵循”。對毛澤東的頂禮膜拜變化不大,顯示出了一種民族的巨大的思維慣性。
第二個大變化是20世紀80年代。以思想解放運動爲標志,强調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這時,人們眼中看到更多的是“走下神壇的毛澤東”,看到的是非神的一面,是人的一面,普通平凡的一面,有局限的一面,甚至是犯錯誤的一面。當時的黨內文件中還有這樣的原話,比如《黨的宣傳工作文件選編》第二卷第679頁中說:“毛主席的像在過去公共場所掛得太多,這是政治上不莊重的表現,有礙國際觀瞻,今後要逐步减少到必要程度。”還說:“《毛主席語錄》是林彪爲撈取政治資本而搞的,危害很大,流毒甚廣。”同時,1980年全國只有21萬人到韶山參觀。這個時期也有把毛澤東妖魔化的書,比如李志綏的《毛澤東的私人醫生》。這種情况的轉折點是1989年,那年以後又開始重新印毛主席像,那時印了37萬張。到1991年,就飈升到了5,000萬張,很多家庭又開始貼毛主席像了。
第三個變化始於1990年初。有個現象很奇怪,好像突然一夜之間,所有的出租車里邊都掛上毛主席像了。最近我看資料,找到了出處,源於何處?是因爲1990年的某一天,在廣州市的街頭出了個車禍,八車連環相撞,結果七個司機重傷,只有一個人安然無恙,完好無缺。爲什麽呢?一看,他的車里掛了個毛主席像。然後,所有的出租車都掛上了毛主席像。人們又開始把毛澤東當成神了,祈求他保佑平安。
之後的高潮是在毛澤東誕辰100周年。大家可能看過很多報道和影像資料。毛澤東的銅像迎回韶山的時候,日月星同輝,杜鵑花提前一個月怒放,等等。確有其事。
進入21世紀以後,毛澤東熱還在持續升溫,而且這個升溫不是源于政府的發動。比如紀念毛澤東誕辰110周年,電視劇《長征》、《延安頌》,以及電視文獻片《詩人毛澤東》等的播出掀起了新的熱潮。這是一種“政治淡出”和“文化凸顯”。政府沒有更大的動作,更多的悼念、緬懷、追思是來自民間,來自底層,來自人們內心。最近查一下網上網頁,在全世界的華人中,最高的是文體明星,周杰倫 2300萬,姚明2100萬,李宇春1700萬。除了文體明星,毛澤東是第一名,1400多萬。另外,2005年底,以全國婦聯爲首的六家單位有一個調查,在中學生里邊調查“你心目中的英雄”。結果出人意料,第一名的英雄就是毛澤東。今天的中學生——實際是小孩——他們對毛澤東到底有多少了解?毛澤東何以成爲他們心目中第一位的英雄?值得研究。
今天的社會、今天的中國乃至世界,對毛澤東又開始了重新認識。當然,我們可以從很多角度來解釋這個現象,包括前面談到的西方人對毛澤東的公認——大政治家、大軍事家、大哲學家、大詩人、開國領袖、一代雄主等等。特別是在今天中國的社會背景下,毛澤東的平民意識、草根意識、均富思想,毛澤東的綴滿補丁的睡衣,都使我們感嘆唏噓,浮想聯翩。
李敖在《毛澤東的精神就是民族複興的光輝道路》一文中說:“毛澤東精神就是一種强烈的自信、自尊、自主、自立、自强的精神,就是一個人、一個民族要活得頂天立地的精神,它是自唐朝以來久失了的浩然之氣和天行健、自强不息的精神,是1840年以來中華民族面對保國、保種、保教三重危機的挑戰而激應出的勇敢的應戰精神,它就是我們民族的精神。”過去我們常說,沒有共産黨就沒有新中國,今天我們還要加一句,沒有毛澤東就沒有中國的今天。前人栽樹,後人乘凉,此之謂也。。(摘自:中紅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