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許海峰實現中國奧運金牌“零”的突破 |
中國武術驚奧運
舉世聞名的中華武術,是我國民間流行最廣泛的體育項目。千百年來,中華武術對世界武壇尤其是亞洲武壇有過重大影響。
中國武術與奧運會的接觸始於1936年,在柏林奧運會上,中國武術震驚了世界。1936年8月1日,第11屆奧運會在德國首都柏林舉行。中國除派代表參加足球、籃球、田徑、游泳等比賽項目外,還派了一個由九人組成的國術隊到會表演。國術隊成員由南京國術館通過比武選拔,成員有張文廣、金石生、溫敬銘、林紹周、劉玉華(女)和寇運興等。
在第11屆奧運會上,中國參加比賽項目的各隊成績不佳,但國術隊的表演卻受到了異乎尋常的歡迎。隊員們表演的器械和拳術嫻熟敏捷、剛健優美、翻騰跳躍、虎虎生風,使外國人大開眼界,在整個柏林引起了轟動。德國人都以能目睹中國國術隊的表演為幸事。
然而國弱被人欺,西歐國家一些參加奧運會的拳擊手,對來自他們稱為“東亞病夫”之國的中華武術隊如此受人青睞,很不服氣。
芬蘭的一個拳擊手給中國國術隊下戰書,指名要與隊員寇運興一比高低。這位芬蘭人在體格上比寇運興占優勢,他狂妄地提出: 如果不敢與他交手,中國國術隊就得貼出海報,公開表示認輸。這一無理要求激怒了中國國術隊,更激怒了寇運興。寇運興說:“我個人勝負事小,為祖國爭氣事大。我決定和他比試,也有決心擊敗這個狂妄自大的家夥!”經大會裁判處簽訂協議,二人當衆比武。
比賽一開始,寇運興運足內功,先發制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一下子將對手擊倒在地。裁判宣布中方獲勝。但到次日,大會裁判處卻通知說:芬蘭選手提出寇運興不按拳擊規則比賽,輸贏不能算數。中國選手要求按他們認可的規則重新進行比賽,但對方卻怕再次丟人現眼,不敢登台應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