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此,中國奧委會向國際奧委會發出抗議,要求解決這一問題。但是布倫戴奇卻以“這是政治問題”為由,沒有對中國的抗議進行任何表態。
為了維護中國領土的統一和完整,中國奧委會於1958年8月19日宣布斷絕與國際奧委會的關系,並從1958年6月至8 月間,先後退出了15個國際單項體育組織。當時的中國國際奧委會委員董守義毅然辭去了國際奧委會委員的職務。在以後的二十餘年里,中國都拒絕、也無法參加許多國際體育比賽。
我國政府的嚴正抗議使國際奧委會開始反思自己的行為,並有所收斂。1960年第17屆奧運會在羅馬舉行,台灣派出76人的台北代表團,而中國大陸未參賽。國際奧委會堅持台北代表團不得使用“中華民國”或“中國”的名稱,必須以台灣名義出賽。國民黨政府雖然很不願意,但想到 “亞洲鐵人”楊傳廣必能奪得金牌或銀牌,在請示最高當局後,台北體育官員林鴻坦手持“在抗議下”(Under Protest)布條入場,怏怏參賽。
當時,國民黨政府為了培養原住民選手楊傳廣,花了不少心血和金錢,送他到洛杉磯加州大學深造。大家都知道這個學校有兩個十項高手,一個是黑人約翰遜,另一個就是楊傳廣。約翰遜長於三鐵(鉛球、鐵餅、標槍),楊傳廣善於跑跳。
結果,楊傳廣在羅馬奧運會上獲得十項運動銀牌。約翰遜以高其58分的成績摘取金牌。雖然楊傳廣僅僅取得銀牌,但是中國人終於實現了“零的突破”,第一次獲得了獎牌。
隨著新中國國力的增强,各項體育運動蓬勃開展,中國在國際奧委會的合法席位問題再次提上日程。1979年,中國奧委會向國際奧委會正式提出關於解決中國合法席位的建議。這一建議得到了包括國際奧委會主席基拉寧在內的大多數人的贊同。同年11月,國際奧委會以通訊表決方式讓國際奧委會全體委員投票,結果以62票贊成,17票反對,2票弃權通過了國際奧委會執委會於10月25日在日本名古屋作出的有關恢複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國際奧委會合法席位的決議。
這一著名的“名古屋決議”指出:中國奧委會在參加奧運會時使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旗和國歌,同時允許台灣作為我國的一個地方性組織在國際體育組織中占有席位,以“中國台北奧林匹克委員會”出現。至此,這一問題最終得到解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