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前蘇聯何以成為經濟大蕭條中的大贏家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10-29 13:25:59  


蘇聯在大蕭條中的經濟政策,對今天的中國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當前席卷全球的國際金融危機,經常被國外媒體拿來和1929~1933年的經濟大蕭條相提并論。那麼,中國在這波金融動蕩中能否有所作為,化“危”為 “機”呢?在這方面,大蕭條時期的歷史或許能給我們一些啓發:當時,有一個大國不僅沒陷入危機,反而出現了經濟高速增長,這就是當時惟一的社會主義國家 ——蘇聯。

  1.西方鬧危機,蘇聯獲良機

  1921年,俄國終於結束了長達7年的一戰和內戰。到1926年,在“新經濟政策”推行5年之後,工農業產量已經達到1914年一戰以前的水平。1928年,蘇聯開始執行第一個五年計劃。在1929年開始的世界經濟危機席卷西方各國的時候,蘇聯正處在社會主義建設的新高潮前期。西方的經濟危機,恰恰成了蘇聯大國崛起的良機。

  當時的蘇聯采取了下面的對外經濟政策:

  第一,引進技術。

  1929年,蘇聯同西方專家簽訂的技術援助協定已達70多個項目,涉及冶金、工業機械、金屬加工、燃料動力、石油化工、交通運輸、農業機械、農業灌溉工程、汽車、輪船和飛機制造等多個重要經濟部門。截至1931年,蘇聯接受技術援助的項目增加到124個,總值為8300萬盧布(當時,1盧布約合0.5美元)。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建立的一大批現代化骨幹企業,尤其是在鋼鐵、機械、燃料動力、化工、汽車、拖拉機、飛機、造船等新的工業部門,許多是利用西方先進設備技術,甚至是在外國專家的直接幫助下建立的。據美國人薩頓《西方技術與蘇聯經濟的發展(1930~1945年)》一書介紹,斯大林曾說,“在蘇聯,約有2/3的大型企業是在美國的幫助或技術援助下建成的……其餘的,也大多是在德國、英國、法國、意大利等國的技術援助下建立的。”

  第二,大量進口機器。

  這個時期,蘇聯成為世界市場上機器的最大買主。1931年,美國出口的機器設備中,有50%是賣給蘇聯。1929 ~1930年,英國機器出口總量的70%是銷往蘇聯,到1932年這個數字為90%。1931年,世界機器出口總量的 30%是銷往蘇聯,1932年這個數字上升到50%。在蘇聯的進口總額中,1929年機器設備的進口占了30.1%, 1932年則高達55.7%。1929~1932年,蘇聯進口機器設備的資金總計60.1億盧布。

  第三,重視“智力進口”。

  西方在經濟危機中,出現了大量的失業技術人員,他們被招聘到蘇聯工作。1932年,在蘇聯工作的外國專家達1919 人,技術人員10655人,分別比1928年增加了4倍多和20多倍。同時,蘇聯也通過“技術援助協定”等渠道,派遣人員出國學習。1929~1933 年,僅蘇聯最高國民經濟委員會派往國外學習的管理人員和工程技術人員就達2000人。

  第四,吸引國外貸款。

   1929年之前,西方大國都不願貸款給蘇聯,即使貸款也附有苛刻的條件。但西方在經濟危機中出現了大量的過剩資本,使得蘇聯在國際金融市場上處於有利地位。1929~1931年,蘇聯先後從德國、奧地利、英國、意大利、美國、芬蘭、日本、挪威、瑞典、丹麥、比利時、法國等十幾個國家的私人銀行獲得貸款,到1933年底,蘇聯獲得的貸款總計已達14億盧布。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專題: 百年一遇 金融海嘯席捲全球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