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澤東、朱德等1937年在延安紅軍大學和部分幹部學員在一起。 |
在我黨歷史上,隱蔽戰線鬥爭一直是對敵鬥爭的一個重要方面。在白區的上海,黨中央曾經成立特科,令特務與叛徒們聞風喪膽。相對而言,根據地的反特肅奸鬥爭就鮮為人知。在抗日戰爭時期,陝甘寧邊區和黨中央所在地延安,邊區保安處領導保衛人員上演了一出出精彩的反特大戲。
邊區保安處“拓荒”
隱蔽戰線鬥爭一直是受到黨中央重視的。1935年10月,中共中央率紅一方面軍長征到達陝北。11月5日,西北政治保衛局就以原中央蘇區和紅一方面軍中的政治保衛局幹部為基礎,在瓦窑堡正式成立,負責西北蘇區和紅軍中的肅反、保衛工作。保衛局首任局長為王首道,1936年2月後由周興接任。1936年6月,保衛局隨中央遷至保安(今志丹縣),1937年1月遷到延安棉土溝。1937年9月,西北政治保衛局更名為陝甘寧邊區政府保安處,負責陝甘寧邊區的鋤奸、肅特保衛工作。在延安隱蔽戰線鬥爭史上,邊區保安處發揮了重要作用,成為一把令敵人聞風喪膽的利劍。
邊區保安處處長一直由周興擔任,擔任副處長的有杜理卿、譚政文、劉海濱、劉秉溫、趙蒼璧、李啓明、李甫山等人。
邊區保安處成立之初,完全是一窮二白,缺乏幹部,沒有情報資料,就連辦公用房都沒有。但是這一切困難一點也難不倒這些經歷過長征的老戰士,他們自己動手,在延安棉土溝開挖了十餘孔窑洞,基本解決了辦公生活用房的問題。
在陝甘寧邊區,治安、情報、反間諜工作則由邊區保安處負責。邊區保安處設有保衛部、地方部、檢察部等機構,下轄各縣保安科。為了加強地方保安工作,1941 年底,在邊區保安處之下又設立四個保安分處——關中、隴東、三邊、綏德分處,相當於地區機關。後來又成立延屬分區,形成五大分區的布局。保安處統轄邊區的警察力量,各縣有一個排至一個連的武裝(稱警衛隊、治安隊或特務隊),保安處直轄保安團。
1938年5月,中共中央決定從陝甘寧邊區保衛處、檢查處等部門抽調部分幹部戰士,組建延安市公安局管轄的延安市警察隊,加強了延安城的衛戍力量。
延安的生活是艱苦的,連毛澤東都穿補丁褲子。但延安警察卻有自己的黑色制服,甚至還有神氣的騎兵隊。保安系統有從邊區保安團到縣保安隊的武裝力量,還有自己的秘密情報系統、自己的電台。邊區縣首長的待遇是騎馬,書記、縣長以外,惟有保安科科長有一匹。這種特殊地位,人稱“三駕馬車”。出入邊區的“護照”上,都蓋有周興的大印。因此,從政府機關到行商百姓,都知道周興的大名。保安處在鳳凰山下安營扎寨,機關、保衛團營房占據了大半城區,一直延伸到山麓的窑洞看守所。一次,周恩來碰到周興,笑呵呵地喊:“周半城!”周興“周半城”的美名,從此名揚延安。
除專門的保衛機關外,邊區還成立人民自願協助政府進行鋤奸保衛工作的群衆團體“鋤奸委員會”,同時作為鄉政權對群衆鋤奸工作的領導機構。除了公開的保衛組織之外,保衛系統還在各鄉村、街道、工廠、學校、合作社、機關、團體、部隊,設立秘密的“工作網”,作為保衛機關的“耳目”,這就使得敵特的滲透困難重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