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澤東與林彪首次接見紅衛兵。 |
1967年劉少奇被徹底打倒後,紅衛兵進入奪權階段。圍繞權力分配(在新成立的革委會裡名額的多寡、誰分管有實權的部門)紛爭吵鬧不休,紅衛兵組織分裂為不同的派別,以致發展到大規模武鬥。毛澤東於是說“現在是小將犯錯誤的時候了”。工宣隊、軍宣隊相繼進入學校等單位系統,紅衛兵逐漸失勢,退出了文革舞台的中心。隨著1968年開展的知識青年上山下鄉運動,紅衛兵作為一支文革中的政治組織終於解散。
1966年5月下旬,清華附中的幾個學生寫了一張小字報,署名為“紅衛兵”。6月2日,清華附中的校園裡正式貼出了署名“紅衛兵”的大字報,100多個學生在上面簽了名,高中學生蔔大華等名列其首。接著,蔔大華等幾個學生又貼出了《無產階級的革命造反精神萬歲》的小字報,爾後又寫了《二論》、《三論》。7 月28日,他們把大字報和前《兩論》交給了江青,要她轉給毛主席。他們做夢也沒有想到毛澤東會給他們寫信。
8月1日開幕的中共八屆十一中全會的第二個文件,就是《毛主席給清華附中紅衛兵的一封信》,信後還附著他們的《兩論》。毛澤東在7月30日寫的這封信中,有三處“熱烈支持”他們的話。毛澤東的這封信,把紅衛兵推上了政治舞台。毛澤東寫這封信的信息立即傳遍了全國,學生們把“紅衛兵”看成是“最光彩”的名稱,紛紛把他們五花八門的組織名稱,都改為“紅衛兵”。
紅衛兵究竟是什麼
紅衛兵,是中國文化大革命時期的特殊人群,大部份由年輕的學生組成。紅衛兵是一種特殊的群團組織,是文化大革命中衝擊原政權架構的重要力量,對文化大革命在全國範圍內的發展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是造成這一時期全國動蕩及悲劇的重要因素。
廣義的紅衛兵泛指將自己系上紅色袖標的各種民間團體,包括工人、農民、軍事院校的學員和機關、文藝團體的從業者等,狹義的紅衛兵則是指大學和中學裡青年學生所自發組成學生團體。
紅衛兵是通稱,每個學校裡都有幾支或十幾支分別取不同名稱的紅衛兵組織。如:“全無敵”戰鬥隊、“叢中笑”戰鬥隊等,名稱多來自毛澤東詩詞或當地當時的重大事件的日期。許多個學校的紅衛兵組織因觀點一致而聯合,又稱兵團。紅衛兵的宗旨包括打倒“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資產階級反動權威”和“資產階級保皇派”,“革命無罪,造反有理”等。手段有大字報、大批鬥、“破四舊”、“抄家”等。“打砸搶”行為時有發生。他們的造反行動衝垮了各級黨政機關現成的運行體系,成為毛澤東進行文化大革命、達成其政治目標的工具之一。
紅衛兵的典型著裝是頭戴綠軍帽、身著綠軍裝、腰間束武裝帶、左臂佩紅袖標,手握紅寶書。
紅衛兵全國大串聯,又一次“吃飯不要錢”
紅衛兵最早於1966年6月出現於北京少數幾個中學,最早的成員以革軍革幹(軍官和高中級幹部)的子弟為主。8月1日,毛澤東寫信給清華大學附中紅衛兵,提倡“對反動派造反有理”,向他們表示“熱烈的支持”。由此,紅衛兵運動遍及全國。毛澤東思想紅衛兵高呼“造反有理”的口號,揪鬥所謂“牛鬼蛇神”和“走資派”,到處播撒動亂的“火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