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38年 毛澤東和張國燾 |
1968年10月21日,在香港一棟普通的民宅裡,一次秘密的訪談正在進行。一位老人侃侃而談,美國駐香港總領事館負責大陸事務的兩位官員和一位政治分析家時而埋頭速記,時而打斷老人的話提問幾句,而桌子上的輕便錄音機裡的磁帶也在飛速地轉著……這樣的場景詭異而神秘,這位老人是誰?他們在談什麼?
這位被美國人如此看重的老人,有著複雜而奇特的人生經歷,對於今天的人們來說,既熟悉又陌生,他曾是中國共產黨早期的重要領導人,昔日紅四方面軍和鄂豫皖蘇區的最高領袖,也是中共歷史上有名的叛徒。他既有過投身革命的英雄人生,也有著為人不齒的叛徒生涯,以至於晚景凄涼更令人唏噓,他便是張國燾。
張國燾為什麼到了香港?又為什麼跟美國方面發生了關係?他在這次採訪中到底說了什麼?
1938年,時任陝甘寧邊區副主席的張國燾借祭黃帝陵之機逃到西安,轉道武漢,投靠國民黨,從此叛變革命。不久因為失去利用價值而被軍統拋棄,此後張國燾在國民黨官場輾轉沉浮,也曾擔任過一些掛虛名的“設計委員”之類的職務,但總是鬱鬱不得志。新中國成立後,張國燾一度去台,後不堪傾軋轉而流寓香港。在香港,張國燾曾與顧孟餘、李微塵主辦《中國之聲》,卻又因為利益問題,被顧、李二人排擠。而後,張國燾又在買賣黃金的風潮中遭受損失,加之遇上妻子斷骨之禍,一時間生活困頓之極。
就在張國燾艱難度日之際,一些美國的研究機構找上門來,在這些機構看來,張國燾曾經長期擔任中國共產黨的高級領導人,如果讓他對自己參與的歷史進行回顧、總結,將有著相當研究價值。
1961年,美國堪薩斯大學名人中心的研究人員找到張國燾,提出希望張國燾為名人中心寫回憶錄。作為報酬,名人中心每月向其提供2000港元。由此張國燾開始向名人中心撰寫回憶錄,1966年,香港《明報月刊》購買了其回憶錄的版權,開始以《我的回憶》為題在報紙上連載,後結集出版。在為名人中心撰寫回憶錄不久,張國燾開始被美國政府注意,在美國政府看來,張國燾雖然早已遠離政治中心,甚至可以說脫離了政治,但由於他身份特殊,不僅對於中國共產黨早期的歷史十分了解,對共產黨早期政策運作十分熟悉,而且他與中國現任領導人曾經有著長期的交往,熟悉他們的性格,因此張國燾提供的信息,對於美國了解當時中國大陸的政局有參考價值。
大約在20世紀60年代中期,美國政府找到張國燾,讓其不定期提供對於大陸的時事政治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