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蔣介石“主政”台灣的20多年,為台灣的社會經濟發展也作出了不少的貢獻,比如“農地改革”實現“耕者有其田”、延長台灣的義務教育、進行有計劃的經濟建設,這些都為後來的台灣經濟的大發展奠定了基礎。而且,蔣介石一直堅持“一個中國”,反對“台獨”,這也正是民進黨要對他大加“抹黑”的原因之一,因為民進黨的“去蔣化”與“去中國化”是同步進行的。
馬英九上台後提出對蔣介石“如實多元”、“功過並陳”地進行評價,這並非是要回到對蔣介石歌功頌德的時代。台灣《中國時報》的評論也指出,蔣介石作為一個歷史人物,需要有一個公正客觀的評價,要能超越藍綠,以務實的歷史觀點來對待,既不能簡單地肯定一切,也不能簡單地否定一切。
族群和解長路漫漫
在馬英九競選時,他曾承諾要做到彌合藍綠陣營的傷痕,化解社會矛盾,實現族群和解。但在這近一年的時間裡,馬英九每走一步都會受到綠營的掣肘。
在今年2月台當局宣布掛回“中正紀念堂”牌匾時,就已經留了伏筆,馬英九辦公室發言人王鬱琦對外界稱,在“中正紀念堂”牌匾重新掛回去前,當局會召開論壇徵求民意,並且馬當局對要不要掛回“大中至正”四個大字,至今猶豫不決。
清華大學台灣研究所副所長巫永平告訴《國際先驅導報》,馬英九在社會和解問題上一向謹小慎微,在對待“兩蔣”問題上更是如此,尤其是對蔣介石,馬英九的態度事關很大一部分台灣民眾的感情,而且馬英九的省籍問題本來就是綠營一直炒作的話題。在現在經濟低迷的現狀下,民眾的情緒更容易被左右。“如果馬英九能在族群和解上取得成效,他將超越藍綠,成為真正的台灣地區領導人,否則處境將更加艱難。”(來源:國際先驅導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