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60年11月5日,第一枚仿制的1059近程導彈發射成功。這是我國軍事裝備史上一個重要的轉折點。 |
1957年9月,我國政府派遣以聶榮臻元帥為首的代表團到蘇聯談判。蘇聯決定援助中國三個型號的導彈,並同意幫助中國仿制它們。
為履行聶老總率領的代表團在1957年與蘇聯達成的協議,1958年蘇聯先派一批專家來華幫助中國選擇仿制工廠。五院的一、二分院都組成中方代表團陪同蘇方專家到全國各地選仿制廠址。二分院以錢文極副院長為首組成陪同代表團。我也從教導大隊被抽調出來參加這個代表團。那時正值我國實施第一個五年計劃,蘇聯援助我國建成了156項工程。這次蘇聯專家就是從這些已建的工廠中選定仿制“1059”的工廠。於是五院派技術人員到這些工廠去參加仿制工作。
蘇聯派一批專家幫助我們仿制“1059”,同時也送來有關的設計圖紙和資料。派來的蘇聯專家大多數是在工廠搞工藝的,對設計工作了解不多。當時五院要求我們每個主管設計師都跟著一個蘇聯專家學習,盡量向他們學習如何設計導彈,但效果不大。
與我對口的專家叫帕利雅可夫,他為人很好,但可能是搞工藝的,也可能是口風很嚴,向他問不出多少設計經驗。負責控制系統的專家組長對我們很不友好,他嚴密地控制他的組員,不許他們多說。
最初蘇聯專家還是真心實意地幫助我們,也下到工廠指導仿制工作。但到1959年中蘇關係開始惡化,赫魯曉夫不想讓中國掌握導彈技術。起初是在“1059”仿制中處處設卡。如當我國想發射蘇制“1059”考核試驗靶場時,他們卻說我國生產的液氧不合格,一定要求使用西伯利亞生產的液氧。液氧在-183℃就會變成氣態氧,從那麼遠的地方運來,運輸過程中液氧就會蒸發得所剩無幾了,明顯是在有意製造障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