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毛澤東在接受路透社記者採訪時,激情洋溢地描述了光明的新中國:“我們建立的將是這樣一個自由民主的中國:它的各級政府直至中央政府都由普遍平等無記名的選舉產生,並向選舉它們的人民負責。它將現實孫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的原則與羅斯福的四大自由(第一,言論的自由;第二,信仰的自由;第三,不虞匱乏的自由;第四,免於恐懼的自由)。”
1945年7月1日,傅斯年一行六人在王若飛的陪同下抵延安訪問。傅斯年與毛澤東是二十多年前的北大舊識,在談到五四運動時,毛稱頌傅的貢獻,傅則以陳勝、吳廣自況,說你們才是劉邦、項羽。毛澤東報之以微笑,並未作正面回答。傅向毛索墨寶,毛遵囑慨允,寫道:“竹帛煙銷帝業虛,關河空鎖祖龍居。坑灰未燼山東亂,劉項原來不讀書。唐人咏史詩一首書呈孟真先生,毛澤東。”
1945年7月4日,毛澤東和黃炎培在延安機場共話天下。68歲的黃炎培直言相問:“我生六十餘年,耳聞的不說,所親眼見到的,真所謂‘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團體,一地方,乃至一國,不少單位都沒有能跳出這周期律的支配力。大凡初時聚精會神,沒有一事不用心,沒有一人不賣力,也許那時艱難困苦,只有從萬死中覓取一生。既而環境漸漸好轉了,精神也就漸漸放下了。有的因為歷時長久,自然地惰性發作,由少數演為多數,到風氣養成,雖有大力,無法扭轉,並且無法補救。”53歲的毛澤東肅然作答:“我們已經找到了新路,我們能跳出這周期律。這條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讓人民起來監督政府,政府才不敢鬆懈。只有人人起來負責,才不會人亡政息。”
梁漱溟去延安同毛澤東談話時,毛澤東放任不羈,脫略形跡,在房間里走來走去,有時,會把手伸到褲襠里抓虱子。後來有人將此向梁印證,梁公微微一笑,沒作否認。梁曾極度讚賞延安時代的毛澤東的天馬行空、豁達大度、察納雅言。他用了四個字:“軼群絕倫”。有問蔣介石同毛澤東對比如何,梁答曰:“差遠了!”
蔣介石:毛澤東此人不可輕視
1945年8月20日,蔣介石給毛澤東發電,邀請毛澤東赴重慶談判,電文中說:“大戰方告終結,內戰不容再有。深望足下體念國家之艱危,憫懷人民之疾苦,共同戮力,從事建設。如何以建國之功,收抗戰之果,有賴於先生惠然一行,共定大計,則受益拜會,豈僅個人而已哉!”兩天後,毛澤東回電:“為團結大計,特派周恩來同志前來晉謁。”
轉天,蔣介石再去電邀毛澤東:“承派周恩來先生來諭洽商,至為欣慰。唯目前各種重要問題,均待先生面商,時機迫切,仍盼先生能與恩來先生惠然偕臨,則重要問題,方得迅速解決。國家前途實利賴之。茲特備飛機迎近,特再電馳速駕。”這時斯大林也來電,主張毛澤東應赴重慶談判。在此情況下,毛澤東再不去重慶就十分被動,於是給美國總統特使兼駐華大使赫爾利去電,要求美國在談判期間保證他的人身安全。8月27日赫爾利親赴延安,接毛澤東和周恩來到重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