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剛勝利時,流傳著這樣的順口溜:“想中央,盼中央,中央來了更遭殃。”因為接收大員們似乎只關心“五子登科”:條子、車子、房子、日本女子和票子。
《論語》雜誌149期載:“法幣滿地,深可沒脛,行人往來踐踏,絕無俯身拾之者,謂之‘路不拾遺’。”一副流傳的對聯《贊財政當局》:“自古未聞糞有稅,而今只謂屁無捐。”
《論語》刊載民謠以諷法幣:“平平漲漲漲平平,漲漲平平漲漲平,漲漲平平平漲漲,平平漲漲漲平平。”
黃炎培給15年來國民政府的金融政策算了一筆賬:“上海有一個文化機關,15年前,得一位熱心家捐了銀元55萬元,約定存入8家銀行,只用息,不動本,規規矩矩地照辦。一會兒法幣政策實行了,合成法幣55萬元。上海陷敵了,法幣2對偽幣1,合成偽幣25萬元。勝利了,偽幣200對法幣1,合成法幣 1250元。金圓券頒行了,法幣300萬對金圓券1,合成金圓券4毫1絲;金圓2對銀元1,合成銀元2毫零5息。15年間,繞了一個大圈子,55萬元幾乎等於零,鬧了一個大笑話。”(摘自:《史間道》 天津人民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