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曉伏夜行的志願軍突然撲向兩水洞、黃草嶺、飛虎山,在2個多月時間裡連續發動三次戰役,解放平壤,光復漢城,將美軍從鴨綠江邊一直趕到北緯37度線的平澤、堤川、三陟一帶。
日本戰史學家認為:“美國第八集團軍吃了美國陸軍史上未曾有過的敗仗。”
第三次戰役結束僅一星期,第四次戰役便又拉開戰幕。敵我雙方激烈攻防87天之後,美軍北進100多公里,重又把戰線推至38度線以北20多公里處。從此,敵我雙方戰線便像條風中的絲帶,倏左倏右,忽南忽北地飄移在三八線兩側。
為奪回戰場主動權,彭德懷毅然決定發起第五次戰役,欲以實現殲敵5個師,將戰線推向北緯37度線的作戰企圖。
二
1951年4月中旬,第二批入朝的志願軍第三兵團、第十九兵團、第四十七軍以及大批特種兵部隊剛剛完成戰略集結,4月22日,朝鮮戰爭中規模最大的一次戰役——第五次戰役,於黃昏時分驚天動地地打響了。志願軍11個野戰軍連同朝鮮人民軍第一、第三、第五軍團,在朝鮮中部200多公里寬大正面上全線出擊,近70萬人馬一舉突破北緯38度線。
這是志願軍繼第三次戰役之後,再度打過這條割裂朝鮮的非自然分界線。
當時還是第十五軍文工隊小隊員的闞文彬老人,回憶起當時的壯觀情景激動不已,說:“千軍萬馬往南湧,一條山道上擁擠著好幾支部隊。人馬車輛密不透風,一個貼著一個往前走,根本轉不過身來。有好幾次我給擠得兩腳離地,漂浮在南去的人流裡。那天走到大半夜時,前面傳下口令:‘注意了,正在過三八線。’ 我伸長了脖子看,四野墨黑,什麼標誌也沒有,只見正前方遠遠地閃動著敵人探照燈的光柱,剪狀交叉地將夜空鉸成一幅幅棱形。就是這時,我聽見背上嘣地一聲,入朝後我一直裝在藍布套裡背身上的二胡帶子斷了。我剛感覺到它的滑落,便揪心地聽見一陣被踩踏的碎裂聲。”
擔任中央突擊的志願軍第三兵團一字擺開3個野戰軍,中路便是秦基偉指揮的第十五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