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做黃炎培的工作,周恩來決定親自登門拜訪。
10月11日晚,周恩來來到黃炎培的寓所,一番誠心誠意,勸說黃炎培出任政務院副總理兼輕工業部部長。
黃炎培面有難色,因為他自幾次拒絕做官後,曾抱定了“不為仕,不做官”的念頭。面對誠懇的周恩來,他一開始就有些猶豫:
“1946年我68歲時,就覺得已經老了,做不動官了。如今我已72歲,還能做官嗎?”
周恩來一聽,爽朗地笑了起來,連忙稱:“黃任公不老。”他細心地解釋說:在新政府任職,不同於在舊社會做官,現在是人民的政府,不是做官,是做事,是為人民服務。在人民政協會議上,由全國各黨派一起千斟萬酌制定的《共同綱領》,就是為人民服務的“劇本”。我們編了“劇本”,自己怎能不上台唱呢?
“劇本”的確是黃炎培等人參與“編”的,各方人士的意志都較為完整地體現在裡面了,此時撒手,“不上台唱”,豈不有違“為人民”的宗旨?……兩人促膝交談,不知不覺兩個鐘頭過去了,最後黃炎培答應考慮考慮。
與對待其他民主黨派一樣,周恩來還與黃炎培協商了民建其他領導人在政府中的任職問題。臨走時,周恩來請黃炎培一並考慮。
共產黨的道路,給黃炎培很多的啟發;而周恩來的坦誠,又給黃炎培極大的鼓舞。他基本上被周恩來說服了。
第二天,周恩來再次登門,討取黃炎培的思考結果。政府總理兩次登門,黃炎培感激不盡,他知情曉理,不願讓總理“三顧茅廬”。黃炎培欣然同意擔任政務院副總理和輕工業部部長兩職。
對黃炎培而言,他並不是勉強同意出山的。他答應周恩來,是因為自己解決了“信念”和“真理”的問題。後來他在回憶中這樣解釋自己的變化過程:
使我認識為可能是真理所在,就是1945年延安之行。直接聽到毛主席的指示,看到種種的措施,從此一步步地正式接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為人民服務,一面工作一面學習,明確地認定了真理之所在……
在中國這樣一個農業大國,請誰來擔任農業部的首任部長呢?周恩來提了一位大家不太熟悉的人,他就是李書城。黨內有人對這一提名大惑不解,並提出疑慮:為什麼要委任一位大家都不甚了解的人來擔此大任?周恩來坦然解釋道:
他是同盟會的早期會員之一,辛亥革命首義後在武漢當過黃興的參謀長,繼之又投入了討袁護國戰爭和護法戰爭,在舊民主主義革命鬥爭中起過重要的作用;我們黨的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是在他家召開的,他的弟弟李漢俊過去在我們黨內有過貢獻;在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中,他也做過有益的工作……
大家恍然大悟,儘管不太熟悉,但最終還是接受周恩來的意見。李書城入主農業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