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平對於中國人民是立了大德的。毛澤東當年看中鄧小平,也首先是“德”。所謂“人才難得,政治思想強”,強調的就是“德”。在黨的八大,毛澤東推薦鄧小平任總書記時講了好些話,主要也是誇獎鄧小平“公道”、“厚道”、“公正”、“顧全大局”等。鄧小平沒有辜負黨和人民對他的企盼。他對中國人民立的大德,表現在許多方面,僅就他在1975年以後的情況列舉幾點,比如:
不肯頌“文革”,甘心挨批判。鄧小平在1975年的全面整頓,有否定“文化大革命”的趨勢,這既觸怒了“四人幫”,也使毛澤東不高興。不過,毛澤東對鄧小平還是寄予希望,提議讓他主持政治局會議,作個肯定“文化大革命”的決議。鄧小平只要表示同意“文化大革命”是“七分正確,三分錯誤”,就會受到保護。但鄧小平沒有接受這個建議。他順應人心、黨心,作出了寧可再次被打倒的選擇,說:“由我主持寫這個決議不合適,我是桃花源中人,不知有漢,無論魏晉。”這表現了他那無私無畏的精神。
不計較恩怨,維護毛澤東。鄧小平“三落三起”的傳奇經歷,其中“兩落兩起”與毛澤東有關。鄧小平說過,他一生最痛苦的是“文化大革命”時期。對“文化大革命”要根本否定,對毛澤東怎麼辦?鄧小平主持起草《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不僅完全拋棄個人的恩恩怨怨,而且堅決地批判了黨內外各種詆毀、攻擊和否定毛澤東的錯誤傾向。他竭力維護毛澤東的歷史地位和毛澤東思想的指導作用,《決議》對毛澤東作出了正確評價。這個決議是20多年來我們黨內團結、國家穩定的一個重要精神條件,鄧小平表現的偉大的共產主義情懷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不當“一把手”,物色接班人。十一屆三中全會後,由於鄧小平的經歷、威望、才幹、智慧和經驗,人們都企盼他擔任黨的總書記和國家主席。但是,他執意不肯。他仍然從黨和國家的長遠利益出發,決心舉薦年富力強又有領導水平和經驗的同志到黨中央的主要領導崗位上工作。他說,靠我們這老一代解決不了長治久安的問題,要找第三代,要找年輕人。他儘管在發揮“核心”作用,但決不要那個“一把手”的名份。只有無私無欲的人,才有這麼偉大的胸懷。
不做“頤養翁”,嘔心謀改革。鄧小平第三次複出,已經是近75歲的老人了。照理說,平反、恢復名譽之後,可以去頤養天年,安度晚年。但是,他沒有作這種選擇。他說:“出來工作,可以有兩種態度,一個是做官,一個是做點工作。我想,誰叫你當共產黨人呢。既然當了,就不能有私心雜念。這是我一種交心的話。”鄧小平不僅向黨坦誠地交了赤子之心,而且完全、徹底地踐行了他的交心之言。
不搞終身制,退休做平民。鄧小平在上個世紀80年代初就提出要改革黨和國家的領導制度,倡導政治體制改革,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他一直強調國家的命運建立在一兩個人的威望上很不正常,一個人的分量太重了對國家不利。因此,他多次提出要從領導崗位上完全退下來,從政治舞台上慢慢地消失,過一個真正平民的生活。他在代表中央組建新的中央領導集體後,終於實現了全退的願望。他帶頭不搞終身制,堅決退下來,為黨的高層領導樹立了光輝榜樣。
古人雲:無欲則剛,有容乃大。鄧小平無欲、無私、無我,把一生都獻給了他深情摯愛著的祖國和人民。他不愧為中國人民的偉大兒子。(來源:人民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