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性的企業間競爭
中國惡性的企業間出口價格競爭,也在談判桌上拉開了中美兩國“中國製造”的價差。
2009年,中國以總額超過1.2萬億美元的出口貿易額,取代德國成為世界最大的出口貿易國家。儘管中國是世界最大的製造業中心,其工業制成品在出口貿易中的比重穩定在90%以上,但中國的出口貿易,大多是技術含量低的低端產品,再加上沒有做出品牌,進入的門檻低,因而價格競爭成為中國出口企業爭奪海外市場的主要手段,以量取勝,以廉取勝,是很多出口企業的經營思想。
中國企業間的競爭,伴隨著中國外貿體制的改革深化而日益加劇。隨著外貿經營權的不斷放開,在中國從事出口貿易的企業越來越多,截至2008年底,全國對外貿易經營實體超過74萬家,其中有民營企業38.6萬家,更重要的是,由於中國的行業集中度低,中小企業占這些出口貿易企業的絕大多數,達 80%以上,而且其出口額也占全國出口總額的70%以上,所從事的行業主要集中在勞動密集型產業中。這些中小企業,由於所有制、技術水平、生產規模、議價能力差異巨大,降價是他們唯一的搶奪訂單的法寶,價格低了,還要再低,價格一降,就再難以上調。
一年兩度在廣州舉行的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也是世界上僅有的最大的出口商品交易會,2010年的秋季交易會,就設有標準展台5.7萬個,有23599家境內外企業參展。為攬到出口訂單,眾多中國出口商無不使出渾身解數,在此進行最激烈的競爭,還有遍布全國各地的很多未參展企業,也通過各種方式,爭奪中國出口市場份額。近年來眾多行業又遇上產能嚴重過剩,再加上世界性的國際金融危機導致的世界進口市場的收縮,中國出口企業間的惡性競爭,達到白熱化。每一家企業都追求利潤最大化,無序混亂,互挖墻腳,不斷把出口價格推向新低,最終導致價格等於邊際成本,企業利潤等於零,讓利海外的結果。
中國企業的相互殺價,得利的是以沃爾瑪為代表的眾多跨國公司,他們在談判桌上以一對多,以靜制動,旁觀中國企業競相降價,塵埃落定,獲得企業最低出價,並以此作為在美國出售該商品的標價依據。與此相對照,“中國製造”的同類產品,其中國零售市場出售的標價依據,卻是國內批發市場的平均價。
低價者,勝;剩下者,王。獲得海外訂單的中國企業,消化成本、謀求微利的主要方式,就是不斷壓榨勞動力價格,使得中國沿海企業工人的工資長期得不到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