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寶”意為“四海之寶”。新華社 |
中評社香港12月18日電/這是一組令人吃驚的數字:在135天的徵集日子裡,平均每小時收到8件應徵作品;總計26655件“海量”作品,遠遠超過以往國內外大型活動數百件的徵集規模……
據新華社報道,而在這組數字背後,是幾乎不可思議的工作量:135天,50多名工作人員兵分八路,在國內50多個城市以及鄰近的日本、韓國留下足跡,累計走訪、接洽了1500多家設計公司、800多家廣告公司、1000多家動漫類公司和200多所專業院校,直接接觸各類人員8萬人次,建立起了國內最專業、最詳實的設計人員資料庫。此外,還在海內外50余家專業網站和近40所高校的網絡論壇上開展徵集和互動問答……
“中國2010年上海世界博覽會的吉祥物‘海寶’就是這樣誕生的。她凝聚著全中國的熱情、全世界的關注。”上海世博局副局長胡勁軍說。
借“徵吉”普及世博
作為一個國家或地域文化的象徵,吉祥物是舉辦大型活動的東道主隆重推出、著力經營的主打標誌物。從近幾十年奧運會、足球世界杯、世博會等國際超大型活動的舉辦模式看,東道主一般採取委托專業機構或定向招募的方式徵集吉祥物,數百件的應徵量已算“豐收”。
但上海世博會組織者沒有遵循這一慣例,而是走了一條“全民參與”的特色之路。徵集辦公室負責人劉軍解釋:這一方面是因為只有徵集到足夠多的作品,才有可能誕生恰當代表中國文化傳統和時代風貌的優秀吉祥物設計;更重要的是,世博會在中國還屬“新生事物”,在全國范圍“徵吉”,無疑可以拉起一條溝通、聯系的紐帶,向13億中國人宣傳世博理念、普及世博知識,進一步發動全國人民關心和參與上海世博會。
據統計,從今年1月17日上海世博局成立吉祥物徵集辦公室,正式向全球發出邀請,到5月31日徵集截止,中國內地絕大多數省區市都參加了這一大規模徵集活動。從應徵作品地域分布看,來自東部沿海、中部和西部地區的應徵作品數量大約分別佔總數的53%、36%和11%。除世博會承辦地上海外,吉林、河南、陝西、山東和江蘇5省的應徵作品都超過千件,分列第二至第六位,而浙江、北京、天津、遼寧和湖北5省市的應徵作品也都超過500件。
從應徵者的人員構成和年齡看,既有學生、幹部、運動員、護士、設計師、公司職員、畫家、作家、教師和演員,也有幾歲的幼兒園小朋友和年過八旬的退休老人。10歲以下小作者的作品數量約佔總數的7%;10-30歲的作者是創作主力,作品約佔總數的63%;31-40歲以及40歲以上作者的作品分別佔總數的19%和11%。應徵作品作者的男女比例約為56:44。
“上海世博會吉祥物徵集,可以說是國內歷次盛會同類工作中組織面最廣、發動人群最多的一次宣傳推廣,顯示出中國政府對舉辦世博會的高度重視。這次活動凝聚的人氣和人心,讓世博會在中國擁有了更為雄厚的受眾基礎。”劉軍說。
據了解,雖然吉祥物徵集是“萬裡挑一”,但並不意味著只有一個“勝利者”、未入選的作品從此深鎖庫中。上海世博會組織者和廣大應徵機構及作者有一個共同願望,就是將其中的佼佼者制成牆磚、地磚或者其他藝術作品,直接用於上海世博會園區建設或在其中進行陳列,成為中國人民、特別是廣大美術設計工作者情系世博的歷史見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