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這年頭,中國尋富進入高潮期。但中國人並非對所有富人都熱情擁抱。比如,比爾.蓋茨和沃倫.巴菲特這樣的世界頂級富豪,遠道來中國,不說賺錢而是“勸捐”,中國的財富階層並不感冒。
聽說巴菲特的兒子彼得到了北京,為他的勵志書《做你自己》的中文版而來。就像典型的中國約會一樣,我臨時約他見面。彼得的女助理莎能在排片表似的行程中,挪出一個早餐,安排在彼得入住的東方君悅大酒店。
我準時到東方君悅二樓早餐廳,彼得已坐在餐桌等候。他一身隨意的深色西裝,人聲和餐具嘈雜聲中,高聲地打招呼。彼得長得並不很像老爸,長臉型,一頭長長卷發,是音樂圈裡常見到的那種,但稍節制,並不爆發開來。這位股神的兒子,並沒有進入華爾街,也沒有跟父親當“學徒”做投資。在斯坦福大學讀了三個學期後,彼得決定退學,從零開始做音樂人。後來成功了,獲得過很不容易拿到的“艾美獎”。
我問他:“這次到中國來,他和中國的富二代有接觸嗎?” 他嘿嘿一笑:“昨天我去中央電視台的‘對話’節目當嘉賓,主持人說,事先邀請了三位中國富豪和他們的孩子。不過,他們都拒絕了,最後一個都沒到場,好像中國的財富階層還沒有準備接受我這樣的人。”
我告訴彼得一個故事,出自一位在倫敦的記者朋友。一個富二代的中國男生,去英國留學。出希斯羅機場後,未去學校報到,直接打車到了 SOHO唐人街的賭場,一賭幾個晝夜,昏天黑地,把身上所帶數萬英鎊現金全數輸盡。最後,又編個借口讓父母速匯錢來。彼得聽得很如神,嘴裡發出咂咂的驚嘆聲:“這些孩子一心想毀掉自己。他們很想知道,在跌入人生的低谷後,父母是否還會愛他們。我不想故作驚人之語。某種意義上說,這很可能是‘失去的一代’。中國的變化實在太快了。”
“很多人會說,你是巴菲特的兒子,你當然說說容易,不是嗎?”
“別人總是願意相信, 我老爸一定是從小就要我出人頭地,都要成為最棒的。其實, 我記得很清楚,我很小的時候,父親就告訴我,你可以選擇做一切你自己喜歡的事情。如果你想當一個收垃圾的工人,我還一樣愛你!”彼得笑了。
我也笑了。我告訴彼得,我兒子小學時也曾用要當垃圾工人“威脅”過我。我也用過類似老巴菲特的回答。但是,我說的,不全是真心話。
我問:“老爸就從沒有對他的孩子表露過任何失望嗎?”
“我父親更多的還是自己以身作則,給我們做榜樣。比如誠實、正直的品性。在待人接物上,他會說,和別人握手的時候,禮貌的做法是,眼睛一定要正視對方。”
酒店侍應生過來,提醒我們是否要點早餐。彼得說他就要一份炒雞蛋,我則要了份煎蛋。
“我父親其實是個很簡單的人,他花很多時間研究尋找資質好的公司。看到一個好公司,他就買下來。他對管理層完全信任,而後就撒手不管,也不打電話。對自己的孩子,也是這樣。他會對你說,你很有潛力,但只有你自己能夠找到這些潛力。不管在商業上還是生活中,他的做法是一致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