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一要考慮“文化入世”,二要打造“文化航母”。沒有航母,難為大國;不能入世,與世隔絕。這兩件事,似乎已成為我們的當務之急。
但這裡面有問題。第一,地球上並沒有一個類似於“世貿組織”的“文化組織”,也不可能有,還不應該有。經濟全球化,不等於文化也要全球化。甚至剛好相反,最不能全球化的就是文化。而且,文化也不存在類似於經濟和貿易的“爭端”。文化從來就是、也永遠會是“存異”的。積極一點,可以“對話”,可以“交流”。消極一點,則無妨“自彈自唱,自說自話”。既然如此,何必要有一個具有法人地位、可以調解成員爭端的國際組織?
第二,世界上也沒有類似於“市場經濟”的“文化共識”。畢竟,社會主義的市場經濟和資本主義的市場經濟,都是市場經濟。那麼,有沒有某種文化,可以你稱之為“資本主義的”,我稱之為“社會主義的”,還都仍然是這種文化?沒有。既然沒有,則所謂“文化入世”,又從何談起?
然而不“入世”,也不行。航母是要駛向公海的。如果不能對世界文化和人類文明產生巨大影響,我們的“文化航母”,就等於是停在鄱陽湖,那只能叫“文化景觀”。
可見,文化雖然不能也不可能在組織上“入世”,但在思想上、觀念上和態度上,卻必須入,也應該入。怎麼入?與世界文明接軌。在這個問題上,我很贊成馬未都先生的一個觀點:文明求同,文化存異。也就是說,文化,還得是我們民族自己的;文明,則必須屬於全人類,也只能屬於全人類。
文化與文明,有什麼不同?說到底,文化表現為方式,文明體現著價值。任何文明的背後,都有價值觀來支撐。一個人的行為舉止,一旦違背這種價值觀,就會被視為“不文明”。比方說,以平等為價值觀,則一切歧視(包括種族歧視、性別歧視、身份歧視),就不文明。由平等的價值觀,又可以推出尊重他人的道德準則。因此,在公共場合大聲喧嘩、隨地吐痰,也不文明。至於如何實現這些價值,不同民族,不同時代,有不同的方式。比如同為尊重,舉案齊眉是一種方式,女士優先也是一種。這就是文化。
所以,文化可以存異,文明必須求同。文明求同,是因為人心相同。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文明,講的就是那個“共同之理”,即“核心價值”。中華文明,體現的是華人的共同之理;西方文明,體現的是西人的共同之理;世界文明,則應該體現人類的共同之理。中國文化要走向世界,就必須找到這個“共同之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