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有電影院、理髮室等等,說起來就跟現在亞龍灣的五星級酒店群差不多,只是不如今天這樣豪華,但是生活上的服務是一應俱全。我印象裡是隔天就有電影。一般是大陸片偶爾有香港片。每天傍晚,電影院打電話來,通知大家今晚上映什麼電影,如果願意看,就叫司機開車,或者叫車去電影院。
在北戴河的一個月假期,孩子們就是純休息,大人們也很少談工作,進入了一種休假狀態,大人們之間串門的不多,在政治空氣緊張的時候就更忌諱了,我們孩子們之間就很自然地相互串,好多成了朋友。像張治中、包爾漢、李濤、傅鐘,這幾家與我們家住得近,孩子們之間就打成一片,回到北京還繼續聯繫,有的還談起戀愛。
與今天不同的是,無論是首長們的夫人還是子女,穿著打扮上都很簡樸,頂多穿一件布拉吉,顔色還是藍色、灰色,游泳衣更是普通到最普通,根本不可能像現在那樣的沙灘美女。現在想想,北戴河的生活還是很樸素的一種休假,但是在當時就屬於奢侈了。
1965年夏天,我們最後一次到北戴河休假。當時就想著明年還來,把小板凳啊、游泳圈啊、肥皂啊,這些基本用品留在了北戴河的小別墅,誰也沒承想1966年鬧起“文化大革命”,此後我們就再也沒回到北戴河的別墅。(來源:人民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