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個民族、任何一種文化都有自己的一些文學藝術的審美標準,這有時是非常具有民族性的,是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中的成員所接受的教育、文學藝術教學、文化的氛圍,等等所決定的。各民族和文化所面對的各自獨特的問題決定了他們的文學評價標準,因此,不能以為存在著一個全世界統一的評價標準,這個標準不存在。我們過去常說,最具有民族性的,也就最具有世界性。對諾貝爾文學獎而言,就不是如此。
得到諾貝爾文學獎的人,常常是這樣的情況:他是處在不同文化圈之間的交叉點上的人,而不一定是從這個文化圈之中來看最好的人。
讓我們回過頭來再說一遍泰戈爾,泰戈爾得獎,恰恰由於這個原因。他是一個處在文化交叉點上的人。一方面他身上有很深厚的孟加拉文化傳統的因素。但同時,他的英文極好,牛津畢業,能將自己的詩譯成最漂亮的英文。他對西方文化有很深的了解,對於他自己的傳統文化也有很深的了解。
這並不意味著要求所有的作家都向這個方向努力,我只是分析那些得諾貝爾獎的人為什麼能得獎的原因:處在文化交叉點上。如果說一種文化是在紙上畫的一個圓的話,那麼,不同的圓的交叉處,就是最易獎處。處在那樣的位置上,常常更容易將不同文化因素相結合。這樣,給那些院士們的感覺就是,你給他們帶來了新東西,但你又是一個和他們的文化之間有很多親和力的人。他們熟悉你,又覺得你能給他們以新鮮感。
多年以來,諾貝爾文學獎就這麼操作下去。犯了很多的錯誤,同時也選擇了很多優秀的作家。一年一年地評下去,一年一年地被別人批評,被人罵,但一年又一年,仍然被人看重。
(來源:光明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