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3月15日電/《北京晨報》報道,學生們的頭腦裡是一張白紙,老師染上啥顔色就是啥顔色,你染錯了,還不許改,這叫誤人子弟。
最近,我看了幾篇中考的試卷。在作文試題中分明寫著“寫一篇600字左右的記叙文(含散文)”。一下子把學生弄糊塗了。難道記叙文不包括散文嗎?孰不知,文章體裁的分類,大致可分兩種:一種限於學校使用的,可稱為教學文體,分為記叙文、議論文、說明文、應用文等。另一種是社會文體,也叫文學文體,分為小說、詩歌、散文、劇本、報告文學等。也就是說,文學文體一旦被選入教材,即可以教學文體劃分,老師講課時,可以講明所選文章的原體裁。
這種提法已是司空見慣的了,為什麼我們出題的老師們,還不斷地重複上述那不該發生的事情。老師之所以神聖,在於“傳道授業解惑”。學生們的頭腦裡是一張白紙,老師染上啥顔色就是啥顔色,你染錯了,還不許改,這叫誤人子弟。最近得知,有的學校老師一到假期,海留作業:七篇作文,數不清的答題,還有一部《西游記》的二十多章的讀書筆記,甭說春節沒過好,就是整個寒假搭上,到開學也交不上作業。
我不知道老師們為什麼要這麼做。更奇怪的是小學課程中不設語法知識,而考試中的詞語、縮句、擴句、改病句都必須有詞、詞組和句子的語法知識作基礎。學生不知所雲,急得家長到處找老師輔導、補課。補對了的還算沒白花錢,花時間,倘若補錯了呢?家長則有苦難言。這真是老師牽著分數線,學生忙得團團轉,家長急得幹瞪眼。國家為提高教師的社會地位,不僅設立了教師節,而且增加了工資和住房待遇,特別是賦予了教師對學生的教育權力。但不等於說老師可以隨心所欲,不顧自己教書育人的神聖使命。
老師教書不是不可以創新。如果想一些行之有效的辦法,讓學生,學,饒有興趣;用,得心應手;記,長久牢靠,的確是求之不得的。但現在的教學中,有些老師,尤其是某些語文老師不從語文的職能和規律出發,離開實際生活,讓學生寫一些瞎編胡謅的文章,美其名曰增加想像力。童話、寓言、神話等,可以做兒童的啟蒙讀物,以形成他們的形象思維。然後,就要逐漸引導他們進入觀察生活、體驗生活,表現生活的寫作規律中。而不是無窮地放縱,快樂地囉嗦,讓孩子們隨心所欲地胡編亂造。結果是,初中的學生不會寫記叙文,高中的學生不會寫議論文,大學的學生不會寫專業論文,大家你抄我,我抄你,從網上宕,從書上剽,寫來寫去,變成了文字遊戲。長此以往,學生們在語文學習上就成了“跑單幫”的商人,躉多少,賣多少,沒有自己的思維,缺少應有的方法,拿起文章,不知所雲,提起筆來,不知所寫,我們的語文教學淪為可悲的形式,空架子的結局。
不管是數學、語文、外語還是其他各科,老師們都要首先遵循本科的基本內容和規律,創新不能離譜,否則會適得其反:教人,誤人子弟;律己,難以稱職,搞成了花拳綉腿,嘴上的功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