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4月6日電/《北京晚報》報道,美國華裔學者蔡美兒人稱“虎媽”,她的新書《我在美國做媽媽》(國內由中信出版社推出)在今年引發了一場跨國界的教育論戰。“虎媽”用中國式教育在美國做實踐,贊成票和反對票差不多。《華爾街日報》年初以“為何中國母親更勝一籌”為題做過書摘,為這場論戰開了個引子,直至今日聲浪不息。
3月底《華爾街日報》刊登了專欄作家艾倫.保羅的文章。保羅自稱“熊貓爸爸”,在文章中以一個做父親的視角討論了“虎媽”的教育觀點。當然,是反對意見。如保羅所指出的,在這場由一個媽媽引發的“教育戰爭”中,父親們一直是個缺席的角色。這是此文的一個特別看點所在。
另一看點是,艾倫.保羅有在中國的生活經歷。他在《華爾街日報》開設了一個獲獎專欄《老外在中國》,這個專欄的文章已經結集出版,書名叫《我在北京的藍調日子》。保羅原是美國新澤西的一名音樂和籃球記者。旅居在北京的3年半時間,出於自己音樂方面的愛好,他和國內的幾個音樂人一起組建了一支藍調樂隊叫“Woodie Alan”(和美國導演伍迪.艾倫的名字諧音)。
就文章而言,保羅主張的鬆散式教育更強調培養孩子的生活能力,比如社交能力、責任感以及他特別強調的讓他們學會在哪裡都能睡好覺的能力。而我們所謂的中國式教育,可能更看重孩子的生存能力。無論是讓孩子參加奧數班、英語補習班,或是逼著他們彈肖邦,父母的核心目標是為了他們以後有個好前程。
純屬個人觀點,在中國,更多的父母都在面臨的問題是工作、房子和菜價問題。教育的困境折射出的是再現實不過的生存困境。沒有這麼累的父母,怎麼會有這麼累的孩子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