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報告:中國海空火力可覆蓋海域千五公里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6-11 09:47:02  


解放軍海軍170號防空驅逐艦。(資料圖)
  3月29日,美國著名智庫蘭德公發表題為《深入龍潭:中國的反介入戰略及其對美國的影響》的最新研究報告,從整篇報告的出發點來看,並無新意義,但其反映了美軍對我軍能力和戰略意圖的最新看法,有些傾向值得關注。

  美國人感覺的“龍潭”有多大

  綜觀全文可以看出,該報告中所謂的“龍潭”是指解放軍武器火力可控制海域,為距離我國海岸線1500千米內的海域,報告認為美軍進入該海域後即面臨解放軍的海空威脅。

  自50年代以來,針對台海危機等事件,美國曾6次動用航母編隊對我實施軍事干預。其中,1958年我炮擊金門期間,美海軍共出動7艘航空母艦、組成3個航母編隊,分別部署在臺灣以東和臺灣南、北兩端,嚴密控制臺灣及其附近的海、空域,為蔣軍提供海、空防禦;1996年在解放軍聯合演習期間,美國出動了2個航母戰鬥群,分別部署在臺灣以東和以南海域對我實施軍事威懾。

  此外,在2001年中美撞機事件和2004年臺灣3.20大選等重大事件期間,美國均派出航母對我進行威脅。從這些干涉歷史來看,由於我兵力兵器在50年代只具備近岸作戰能力,對美航母編隊不構成威脅,因此美航母編隊抵我岸較近,而隨著我近海作戰能力的提高,美航母編隊活動距離也逐漸增大,從80~90年代的情況看,一般均距離我海岸最遠達到600千米,在1996年,美航母曾因為發現我海軍調整部署,而突然將編隊後撤300餘千米,達到1000千米左右。而此次報告將所謂“龍潭’的範圍確定為1500千米,則可以看出,美軍開始認識到,解放軍已經具備海上遠端打擊能力。

  但值得注意的是,美軍航母的打擊能力在600-1700千米,如果航母部署在“龍潭”之外,就只能對非常有限的海岸和近島目標打擊,其威懾和打擊能力就大打折扣。而美軍近年舫母使用主要就是擔負對內陸目標打擊任務,因此基本都是抵近部署。例如,在伊拉克戰爭中,美軍航母戰鬥部隊採取了集中靠前部署的戰鬥態勢。由“星座”號、“林肯”號及“小鷹”號航母等28艘艦艇組成的波斯灣航母戰鬥部隊於開戰前兩天駛抵波斯灣北部作戰陣位,最近距伊朗海岸線僅50海裏(近100千米),這比1991年海灣戰爭時3艘航母的部署陣位明顯靠前,主要是因為第二次伊托克戰爭時伊已經過聯軍多年打擊和制裁,基本已經喪失對海岸目標的打擊能力,而且此次打擊目標更加縱深的緣故。

  而美軍航母要在保持自身相對安壘的同時,保證對我內陸目標的威脅和海峽事務的干涉能力,其應該部署在我國沿海距離海岸500-1000千米的海域,其就可對陸地內500-1000千米範圍內廣大地區的目標的火力覆蓋,也就是可對我華東、華南和東北的大部分和華中的部分地區構成威脅,這區域包括了我國經濟建設的大部分精華和多個重要經濟和政治中心,也就能對我保證最大威懾。而在這一距離的部署就要求航母“深入”1500千米的“龍潭”500-1000千米,因此可以說,如果美軍膽敢進入這一海域,其將面臨空前的威脅。

  當然,也應該看到,對海上目標的打擊不僅僅是火力的問題,整個戰役包括偵察、海上行動保障、目標定位和鎖定、突防行動等非常複雜的內容,因此這種威脅比以前要大的多,但是否達到懾止美軍介入的程度,還要看這一地區攻防雙方的實力和決心。

  自相矛盾的固有思維

  從報告可以看出,美軍最擔心的是航母被打擊時機是在港口內駐泊時,但這實際與該報告在第二章第二部分中“以劣勝優戰略原則”首條“避免直接對抗”思想不符,因為眾所周知,美國航母駐泊地只能是日本橫須賀或韓國,未來也可能在關島或夏威夷等地,這些港口都是美軍或其盟國基地,而非中國臺灣省的港口,而解放軍對台軍事行動會首先限制在中國內部的軍事和地理範疇內,只有在中國主權遭到挑釁後,才可能發動維護主權的軍事行動。

  也就是說解放軍如果在發起列台軍事行動前或同時對駐泊美軍航母的外國港口發動打擊,實質是直接與美軍或駐在國發生軍事對抗,是自己主動把一場還未開始的國內局部戰爭升級為多國參加的國際性戰爭,這不符合中國的國家利益和解放軍的戰略目標。這一想法實際源於美國人對“珍珠港事件”和“9-11”的恐懼,他們想定的總是其在被襲擊的危機形勢下合理、合法地被迫發動戰爭,占盡了道義之先。

  但正如報告立意,解放軍“反介入”策略的實質是反擊型戰略,是在美軍介入情況下作出的相應軍事行動,如果美軍已經介入,解放軍還不反擊,那其就沒有履行保衛祖國的責任,沒有起到維護世界和平的作用。因此解放軍與航母的對抗,可能發生在其已經介入後,具體時間取決幹航母對所謂該地區危機的反應時間。

  1990年8月2日海灣戰爭爆發時,美“獨立”號航母戰鬥群正處在東印度迪戈加西亞島附近,而“艾森豪威爾”號核動力航母戰鬥群正在義大利的那不勒斯,在伊拉克開始入侵科威特後1小時,兩艦分別受命駛往安曼灣和紅海。兩天后,“獨立”號戰鬥群到達北阿拉伯海,而“艾森豪威爾”號戰鬥群到達蘇伊士運河。在布什總統發佈全速進軍命令之後的48小時後,伊拉克軍事目標才處在這兩艘航空母艦上艦載機的攻擊範圍之內。在這次行動中美航母在諸軍兵種中奪得首先到達和首先展開空中力量兩項第一。

  在時隔蔔多年後的伊拉克戰爭中,“尼米茲”號航母編隊按照戰前計劃應先期參加對伊作戰,但由於從美兩岸出發路程遙遠,而開戰時間又迫在眉睫,因此美海軍決定先期調遣常駐西太平洋地區的“小鷹”號肮母編隊前往波斯灣執行作戰任務。“小鷹”號航母編隊幹2003年2月初開赴海灣,於26日進入作戰海域。與此同時,“文森”號航母編隊從本土出發開赴西太地區,以填補“小鷹”號自母編隊離開後在西太出現的力量真空。

  具體針對台海地區來說,美軍航母如果從本上調遣,有多條航線,而最近的是經夏威夷、關島至臺灣海域,該航線主要針對兩太的朝鮮及台海局勢的變化,整個時間超過一直期。而如果調用該地區附近駐泊或訓練的航母奔襲台海地區包需要2~3天的時間。根據美航母編隊的部署情況況和反應速度,首先進入戰區的應記是駐紮在日本橫須賀港的航母編隊其最初反應時間一般可能為2~3天而到達我國南海的作戰時間為3~4天,同時在1O~15天之內應該從本土或周邊海域動員多個編隊前往支援從而完成多個航母編隊的最終部署。

  該報告在第二章第二部分中“以劣勝優戰略原則”的第二條“掌握先期主動”、第三條“擊其不備”和第四條“先發制人”的主要思想在打擊航母上應該體現在其進入戰區,已經展開對我的破壞性軍事行動後,在戰術上應該是指導彈或潛艇力量在航母航線和巡弋區的伏擊行動等,而與象二戰中日本軍匡主義分子挑起戰爭決不可並論。

  戰略專家的戰術錯誤

  如果仔細研究該報告提出的解放軍4種攻擊航母戰法可以發現,第二種和第三種實際是一種。因為中國沒有航母艦載機,因此海軍航空兵也是陸基型的,而第三種方法把反輻射無人機作為打擊航母的殺手鐧更具爭議。眾所周知,“哈比”的較大航程實際源於其長航時,這主要是使其能在目標區巡弋,待機攻擊日標.此類目標雖然不易被艦上雷達發現,但其在艦載機防空區和以攔截反艦導彈為主要目標的近程防空武器前只能是目標良好的靶機。

  此外,該報告在第五章的第二部分中的最後一條對策巾,把作者擅長的、與前面軍事對策不在同-層次的聯盟能力也作為了對策,這種錯誤的產生也許與該報告的主要撰稿人為軍事背景不強的戰略學者有關。如果大家注意會發現,近幾年一再討論中國威脅的國外專家大多均為這種背景,因此所討論內容多停留在戰略層次,對戰術和技術的計論均缺乏細節。當然,有些淺顯的錯誤很難讓人不懷疑不是戰略學家有意的錯誤。

  綜觀報告,可以看出該文與近年的美國《中國軍力報告》如出一轍,其主要落腳點可能還是要從其最後的對策建改中來解讀了。在第五章的對策建議中基本沒有什麼戰術建議,而多是改進彈道導彈、巡航導彈防禦系統、發展掃雷技術、反衛星技術等等,說來說去還是發展軍事技術和能力,這不能不讓人懷疑該報告不是為美軍爭取採購經費和反導發展搖旗呐喊,特別是前面提到其在諸多軍事對策中提出“發展聯盟能力”更讓人懷疑其是力圖將日、韓等國拉入軍事干預台海的這趟混水。

  不過,從近年陸續出現的一些報導來看,該報告雖然存在這樣那樣的錯誤,但其也反映出美國軍事學術界對中國軍隊的一般看法,這中間除了些“戰略學家”別有用心的“失誤”外,也是我國對“和平崛起”宣傳不足造成的。因此我們也有必要加大我軍的國家宣傳,減少國外“戰略學家”誤入“龍潭”的情況。(來源:《艦船知識》雜誌)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