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9月15日電/馬來西亞《星洲日報》14日發表題為“日本政治來到十字路口”的社論說,日本首相安倍晉三週三(9月12日)宣佈辭職留下政治亂局,使日本經濟前景蒙上陰影。由於此一變化,日本政治改革案必須暫時擱置,以待9月23日選出自民黨新總裁、政局重新安定之後再行處理。
社論指出,日本政治改革雖能因安倍下台稍緩於一時,但不可能永久推拉不決。日本經濟發展之強勁且有越美國而上之勢,其國力如此,所依賴的就是紀律,政治紀律與社會紀律。這個因素一旦被腐蝕,日本將遠較許多發展中國家還差;這是日本政治的基調,也是從明治維新以來所建立的政治與社會的基礎,而且是必須謹慎維護的。日本人深知這一事實,所以對於執政黨與政府的貪腐極為關注,在態度上也極為謹慎。
安倍這一次選擇辭職,實在是內外交迫、走投無路了。自從自民黨7月的參議院選舉挫敗而大失民心,加上內閣成員醜聞接二連三,政府的威望已跌至谷底,不換首相或重新舉行大選即無法明瞭人民對自民黨的支持力還剩餘多少。當然在日本選舉與其他國家相似,金錢的作用極大,執政黨的優勢即在此;然而從安倍出任首相以來,自民黨醜聞不斷,已成為勝選的致命傷。而不斷的醜聞,已使前後執政半個世紀的自民黨在日本選民心目中變成貪污舞弊的代名詞,如果因此而在未來選舉中失利,也不令人意外。安倍內閣大臣極少能完全洗清與金權勾結的痕跡,而8月底改組內閣後更接連發生數位大臣涉貪辭職,尤其讓自民黨難堪。
社論說,日本的政治改革實質上已無可再拖,而民眾的忍耐力已近於極限。儘管日本上層國會選舉賄賂公行,大臣們十之六七操守不佳,但它有一個令人稱羨的文官系統,負責守份、謹守法律,也因為這個文官體系領導了日本的社會風氣,使之有嚴謹的行為規範。許多人擔心如果日本上層政治繼續腐化,終有一日其餘波會影響到整個公共體系,使其紀律廢弛,屆時社會紀律將很快惡化。今天的東亞區域國家中,日本的社會紀律可能只比一些國家稍強,但比之韓國敢於大刀闊斧推動政改、新加坡堅決貫徹紀律與香港勇於肅貪,仍有一段距離,日本民眾自己不可能對此沒有感覺,他們由此而生出對現政權的厭惡就是基於這種認識。
現在留下的問題不是誰繼承安倍,而是未來首相若選擇解散國會重新訴諸民意,自民黨聲望如此低落,它到底有幾分勝算?我們不能低估金錢在日本選舉中的作用,自民黨與商界勾結一氣,其影響不容低估,選戰結果如何頗難意料。不過自民黨縱能繼續維持眾議院多數黨的地位,其多數也將十分脆弱,甚至出現無一黨獨大的狀況。
社論又指出,在過去長期的政治擾攘之中,司法的獨立性是守衛日本政治與社會紀律的一道長城,內閣成員受審查、政壇大老被拘捕,即使是首相也不免於受調查,亳不留情,這樣強大的司法威權若與許多國家相比,真是不可以道里計;發展中國家的司法為政治服務的痕跡處處可見,如此軟弱的司法,民主與法治的風氣自然難以建立。安倍下台只是標誌著日本人民的不滿,但絕不是顯示日本已經找到振衰起敝的藥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