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俄羅斯再掀斯大林熱 民眾盼鐵腕人物主政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3-04 21:42:51  


 
  2009年元月去世的中央黨校薑長斌教授卻在大量鮮為人知的資料中發現了斯大林早期實踐活動中的一些問題,揭示了他早期理論觀點中的許多錯誤。薑長斌指出,斯大林早年即 1901-1907年對列寧是很敬重的,儘管他在一些重要問題上還吃不透列寧思想的實質。但從1908年開始,斯大林有了一些“理論功底”,再加上革命低潮帶來的困境,使他不像早期那麼敬仰列寧了。革命低潮時期,他表現出孤獨、猶豫動搖、悲觀失望。從1913年初到1917年3月,整整4年,斯大林沒有寫過一篇文章。薑長斌認為,這不是《斯大林全集》年表中因“警察更為嚴密的監視”造成的空白,深層原因是斯大林對列寧的革命理論和實踐曾經發生過動搖。

  列寧非凡的演說才能是公認的。列夫.托洛茨基看重的是列寧的手勢、聲調、音色,斯大林卻被列寧演講中的邏輯吸引,他曾經分析過列寧就農民問題提出的口號 “妙在哪裡”。

  1924年1月21日列寧逝世。兩年前抵達莫斯科的張國燾是惟一見過他的中共代表。張國燾在列寧學院留學時,有朋友告訴他,現在的莫斯科已今非昔比,斯大林支配著一切,與他抵觸即為異端。列寧在口授的兩封給蘇共十二大的信(也稱“列寧的遺囑”)裡,寫了對斯大林很不利的評價,並建議把斯大林從總書記位置上調開,任命另一個“較為耐心、較為謙恭、較為禮貌、較能關心同志而較少任性”的人擔任。但經過高層6人小組的討論,這封信只在小範圍宣讀而繞開了十二次黨代會。斯大林的地位受到威脅,他提交了辭呈。但那些經他仔細挑選出來的中央委員,連同托洛茨基,一致投票不接受他的辭職。之後,他用了將近半年時間跟托洛茨基鬥爭。隨著列寧的逝世,托洛茨基在黨內地位急劇惡化,終於出局。

  成立於20年代初的政治局,到 1924年4月,其成員只剩下斯大林一個人。他戰勝了托洛茨基、季諾維也夫和布哈林,成為一個兩億多人口大國的至高無上者。

  在他向最高權力邁進的過程中,有兩個特點令人印象深刻:克己和鎮靜。他能坐在角落裡,抽著煙鬥,一動不動地聽一個激動的人說上一兩個鐘頭,只在提問時打破沉默。

  俄國傳統的一部分 

  從年輕時成為一名布爾什維克、一位職業革命家起,斯大林就鑽研馬克思列寧主義。在獻身這份事業的過程中,他產生了這樣的信念:他命中注定要領導俄國,他要使俄國安全、強大,他要創造一個新社會——為此作出怎樣的犧牲都不過分。

  圍繞“在一國首先建成社會主義”的理想藍圖,他推行了一系列政策,開展了全國工業化和農村集體化運動,實施了一個又一個五年計劃,以及政治清洗運動—— 凡是反對他或懷疑這個歷史藍圖能夠實現的人都是他的敵人。在這個過程中,斯大林體制逐步形成。

  “一國社會主義”是斯大林模式的理論基石,是在20年代聯共(布)黨內大論戰中提出和確立的。薑長斌教授指出,它作為一種政治口號,對調動人民群眾積極性起過重要作用,也使蘇聯的社會主義建設在異乎尋常的沉重代價下得以開展並取得了一些成就,但這套理論體系本身蘊含了一系列原則性的錯誤,決定了蘇聯從一開始就走上了歧路,最終導致了蘇聯解體和蘇共垮台。他認為,斯大林體制的形成不是偶然的,而是俄國歷史傳統和社會環境的產物。

  英國歷史學家伊恩.格雷則說,斯大林統治中那些與西方格格不入的部分,根子就在俄國已經存在了幾百年的歷史和觀念,它們作為俄國傳統的一部分被斯大林接過來了。

  這一傳統中最重要的包括:國家至高無上;君主是國家的化身,享有絕對權力,它能籠罩所有臣民的生命、財產和思想;自感易受傷害;層層保密,疑慮重重;優越感,以救世主自居。在伊凡雷帝統治時期到過俄國的西方遊客就已指出過這些特點,因此,他們認為俄國歷史有連續性,甚至是一成不變的。

  歷代俄國人關心的首要問題是抵禦外來入侵,保家衛國。

  公元9世紀,一些部落以基輔為中心,結成一個大公國,這就是最早的俄羅斯國家:基輔羅斯。它存在了大約 350年。俄羅斯人不斷面臨貝琴涅戈人、庫曼人、日爾曼人、立陶宛人和拉脫維亞人的劫掠。到了13世紀,成吉思汗的騎兵來了。之後200年裡,蒙古人的殘暴統治,大面積的酷刑、死刑在俄國歷史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當西歐正在工商業、社會生活、藝術和科學諸領域蓬勃發展時,俄國人在跟韃靼人打仗,打了近300年。克裡米亞汗國終於被征服,於1783年並入俄羅斯帝國。太平不到20年,拿破侖率兵入侵俄國。一場激戰之後,法國人占領莫斯科,縱火焚燒了這座城市的一部分……所有俄國人都對他們歷史上發生過的悲劇記憶猶新。

  一位17世紀到過俄羅斯的西方人寫道:“沒見過比俄羅斯人更尊崇大公的了,他們從小被教導崇敬沙皇,像崇敬上帝那樣。沙皇是一國之主、東正教領袖,是上帝在塵世的代表,不止受崇拜,還被賦予蒙古可汗的絕對權力,蒙古遺風有增無減。”沙皇的強權政治讓百姓遭了殃,但沒有人起來反抗。這種絕對忠順服從的傳統一直延續到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這個傳統也是將領袖神化以及斯大林大權獨攬的根源。

  這種傳統裡還有根深蒂固的大俄羅斯沙文主義。15世紀以來,領導和改造世界的救世主意識就深深印在俄國人的腦子裡。19世紀初,俄國著名歷史學家尼古拉.卡拉姆津寫道:“我們的祖先從未失去過這樣的信念,即信奉東正教的俄國人是最完美的公民,神聖俄羅斯是世界第一的國家。不妨稱它為幻覺,但它對於增強愛國主義精神和國民道德品質的作用是多麼大啊。”二戰時,俄國最終戰勝德國法西斯後宣稱,他們同時拯救了歐洲各國。

  吉拉斯甚至從蘇聯人接待他的豪華專列裡嗅到了這種“大國”氣息:車門上龐然的黃銅把手,墻上小題大做的沙皇時代的裝飾,還有廁所裡高得讓兩條腿懸在空中晃來晃去的馬桶。

  美國女記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在她1956年寫的《斯大林時代》裡,就已指出斯大林在思想與行動、理論與實踐上的不匹配;理論界也曾認為斯大林最大的錯誤是“說一套,做一套”。薑長斌則說,不,斯大林所做的一切,跟他的理論是完全一致的;共產主義超階段發展、俄羅斯帝國的傳統影響、建立在國有制基礎上的行政指令性計劃經濟模式、大俄羅斯沙文主義、階級鬥爭尖銳化理論是造成斯大林體制弊端的主要原因。

  斯大林去世後,斯大林主義仍有市場。俄羅斯學者德.安.沃爾科戈諾夫認為,斯大林主義是不成熟的社會主義的一種病態,是勞動者與他們依靠革命所取得的政權相異化的一種特殊形式,從而在政治、經濟、社會和精神領域造成種種嚴重後果。

  與世隔絕,高高在上 

  斯維特蘭娜.阿利盧耶娃在《僅僅一年》中提到家庭生活中的父親,“他和大家搞不來,喜怒無常。” 

  斯大林25歲第一次結婚,妻子葉卡捷琳娜是格魯吉亞人,這段婚姻持續了6年,直到1910年葉卡捷琳娜過早地去世。第二位妻子娜傑日達.阿利盧耶娃(納佳)在高加索長大,她將斯大林視為英雄時才16歲,是一個理想主義的漂亮姑娘,後來她成為同時代人中為實現社會主義理想而奮發工作的典型。在女兒的記憶裡,母親“落落大方,渾身散發著香水的味道”。

  從1918年結婚起,她伴隨斯大林經歷內戰、持續不斷的危機和權力鬥爭,被冷落在一邊。有一次,她隨斯大林參加招待會後不舒服,斯大林扶她睡下,並安慰了她,她忽然開口說:“原來你對我還算有一點愛情。” 

  1932年11月 8日晚,斯大林和夫人出席了一次宴會,他當眾對她說:“喂,來,你喝一杯!”阿利盧耶娃滴酒不沾並且討厭喝酒,丈夫的這種口氣讓她不安,繼而憤怒。她跳起來說:“我不是你的什麼‘喂’!”然後尖叫著跑出了房間。莫洛托夫的夫人波琳娜跑出去安慰她。當天夜裡,她用哥哥帕維爾從柏林帶給她的小左輪手槍自殺,年僅31歲。

  這件事震動了斯大林,他不理解妻子為什麼要結束自己的生命。他問周圍的人:難道少陪她去幾次劇院真有那麼嚴重? 

  “在舉行遺體告別儀式時,他走近棺木站了一會兒。突然用雙手推開棺木,轉身走了,他甚至沒有去參加葬禮。”斯大林認為妻子是作為一個敵人離開他的,因此拒絕到新聖母公墓去看她的墳。他搬到克裡姆林宮的另一套房間去住,直到1932年底都沒有在公共場合露過面。他把自己關在房間裡,抽煙鬥,沉默。十多年來,他傾心於事業、計劃、工作、權力、鬥爭,並以自己的方式愛著妻子,他沒想到會是這樣一個結果。

  以後的20年斯大林一直單身。他後來將1929年春天兩個人心情愉快時的照片放大,掛在克裡姆林宮的住宅和孔策沃別墅裡。直到1948年,他才第一次跟女兒談起亡妻,斯維特蘭娜說,母親的死讓父親對周圍的人更加不信任。

  斯大林的兒子瓦西裡生於1921年,斯維特蘭娜生於1926年。斯大林與第一個妻子生的兒子雅可夫曾自殺未遂。1943年雅可夫被德軍俘虜,1945年被槍決。其間斯大林拒絕了德軍以雅可夫交換第六集團軍司令保盧斯的條件,他說:“作交易,我不幹!戰爭就是戰爭!” 

  瓦西裡19歲成為空軍飛行員,25歲榮升將軍。衛國戰爭期間,他曾獲5枚戰鬥勛章。在許多人的記憶裡,他是個酗酒成性的人。1953年斯大林剛去世,32歲的瓦西裡鋃鐺入獄,在單人牢房度過了8年。41歲時,他在流放地喀山死去。1999年,瓦西裡被恢復名譽。

  斯大林的個人生活是清教徒式的,稱得上無產階級領導人的楷模。他在貧困中長大,在教會學校學會節儉,愛好簡單,除妻子外,不跟任何女人打交道。工作是他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

  他不注意形象,長時間穿著夏天那件亞麻布軍裝,服務人員要動些腦筋才能在換季時讓他改穿毛料軍裝。他的一件呢大衣穿了15年,還有一件著名的圖魯漢斯克皮襖,面子是鹿皮,裡子是鬆鼠皮,警衛員說“大概穿了一百年了”,一直穿到去世。

  在人生最後25 年裡,他沒有進過一次商店,沒有花過一個盧布。他最後留下的一張存折裡有900盧布,相當於當時一個熟練工人半個月的工資。

  他周圍滿是阿諛奉承、唯唯諾諾、歌功頌德之人,他們加深了他在人群中的孤立。他早就喪失了處理真正的人與人的關係和真正感情的能力。他很少想到子女,也不願意看到孫子們,其中有一半他完全不認識。

  他在寂靜的辦公室裡抽煙鬥、思考,在各種文件上簽字。通常他向辦公室的一方走20步,再朝另一方向走 20步,一個決定便作出了。在他70歲時,女兒意識到“他是如此與世隔絕,如此高高在上,好像生活在真空裡一樣,沒有能跟他談點兒什麼的人”。

  他所愛的、能部分填補他的空虛的人,是他的女兒。他對女兒的初戀、志業、第一次婚姻都表示反對。斯維特蘭娜1967年去美國後,出版了兩本重要的書:《給友人的二十封信》和《僅僅一年》,後者被看成是對父親的背叛。出版商慷慨地付給她150萬美金 

  衛國戰爭 

  1941年6月21-22日是蘇聯最難忘的兩天。那兩天,德國軍隊突破了蘇聯邊境,之後五六天,德軍深入蘇聯國土150-200公里。

  斯大林在凌晨八方告急中的第一反應是震驚。赫魯曉夫在回憶錄中說,當一個個紅軍失敗、潰退、城市陷落的消息傳到斯大林那兒,他崩潰了,陷入絕望,悲嘆“列寧創造的一切,我們都丟光了”。但朱可夫在回憶錄中說,在一切似乎都丟光的關鍵日子裡,斯大林的指揮比任何時候都堅定。

  一個統帥大本營和一個國防委員會很快建立起來,鐵木辛是名義上的總司令,斯大林是事實上的總司令。他下令工業向東轉移,其中包括1360多個軍械廠,到了第二年軍火短缺的季節,這些工廠迅速恢復了生產。

  這期間,斯大林發表了幾個令俄羅斯人永遠難忘的全國講話—— 

  “同志們!公民們!兄弟姐妹們!我們的陸海軍戰士們!我的朋友們,我在向你們講話!”他通常這樣開頭,沒有華麗詞藻,姿態是朋友和領袖,描述了所處的困境,每個字句都迸發出不可動搖的決心。

  “這一群喪盡天良、毫無人格、充滿獸性的人恬不知恥地號召消滅偉大的俄羅斯民族,消滅普列漢諾夫和列寧、別林斯基和車爾尼雪夫斯基、普希金和托爾斯泰、格林卡和柴科夫斯基、高爾基和契呵夫、謝切諾夫和巴甫洛夫、列賓和蘇利科夫、蘇沃洛夫和庫圖佐夫的民族!德國侵略者想對蘇聯各族人民進行殲滅戰,他們就一定會得到殲滅戰!我們的任務就是把他們一個不剩地殲滅掉。決不留情!” 

  這些充滿鬥志的話“喚醒了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頑強的俄羅斯天性”,特別是在武裝部隊中“喚起了巨大熱情”,一位將軍寫道:“我們一下子感到強大了許多。” 

  蘇德開戰,本在英國首相丘吉爾預料之中,英國很快向蘇軍輸送軍火物資。但斯大林堅持要求在歐洲大陸開辟第二戰場。丘吉爾回信說,這是不現實的。當時的情形是,俄軍孤軍奮戰,在各條戰線上損失慘重,丘吉爾和羅斯福一直在觀望。

  1941年的冬季幫了大忙:德軍已現疲態,對俄國嚴酷的冬季完全缺乏準備。此時英美的部分支持加入進來,南斯拉夫游擊隊也在跟德軍作戰。

  莫斯科會戰是個史詩般的事件。蘇聯投入作戰的有200多萬軍隊、2500輛坦克、1800架飛機和25000門火炮。儘管裝備嚴重不足,儘管傷亡慘重,蘇聯紅軍在斯大林“蘇維埃戰士們!不准後退一步!”的命令下,還是能發動有效的反攻,德軍不可戰勝的神話終於被打破。

  戰爭的殘酷遠遠超出想象。一次戰役後,俄軍司令官科涅夫微笑著告訴別人:英勇的哥薩克騎兵把那些舉手投降的德國士兵的手都砍掉了。

  伏特加也助俄國人一臂之力。芬蘭戰役時,日丹諾夫向斯大林建議批准每天給每個士兵100克伏特加。從那時起,紅軍保持了這一慣例,並在進攻前分量加倍,以便讓士兵們“覺得更加舒暢”。

  戰爭也訓練出一批年輕的、生機勃勃的指揮員。但最高統帥常常一有失策失利就被斯大林免職,隨著他情緒的平定,又會重新任命一個新職。

  斯大林直接關心武器研製。到1943年,俄國人改進了的重型坦克、火箭炮、飛機、步槍和機槍都比以往更有威力,這些優越性得到了德國軍官的承認。

  “他接過一個扶木犁的窮國,卻留下了一個擁有核武器的強國。”這是丘吉爾對斯大林的評價。

  1942 年5月24日是作家肖洛霍夫的生日,當天他突然受邀與斯大林共進晚餐。最後,斯大林說,《靜靜的頓河》值得稱讚,而現在仗打得十分艱苦,他希望作家能鮮明地刻畫戰爭——既有英雄的士兵,又有天才的統帥。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