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日,王毅(右一)與拉夫羅夫(左二)在北京舉行會談。 |
中評社香港4月17日電/德國《法蘭克福匯報》4月14日載文《中國式克制》,摘要如下:
不喜歡在國際衝突中表態和採取行動的中國政府在烏克蘭危機中突然受到追捧。14日,德國外長施泰因邁爾在北京表明了德國和歐洲的立場,15日,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也將到訪北京,為俄羅斯的行為辯護。
中國一直以來避免在烏克蘭衝突中明確立場,但人們知道中國當局也對俄羅斯的做法不滿,擔心局勢升級。施泰因邁爾說,中德兩國都認為隨意改變國界是危險的先例。
中國外長王毅並未對施泰因邁爾的評論作出回應,而是在回答中依舊保持中國外交為人熟知的表述:中國在烏克蘭問題上一貫秉持客觀、公正、負責任的立場。烏克蘭問題發展到今天,“有非常複雜的歷史經緯”,只有這句話暗示,中方在這裡為意見分歧留下了後門。
實際上,北京認為“吞並”克裡米亞是一個危險事件,中國的一些地區可能從中受到鼓舞。因此,中國不會承認克裡米亞公投。但它也不會激怒俄羅斯。對俄友好關系是中國外交政策的一個重要支柱,特別是當其將矛頭指向美國時。
但中國也希望與烏克蘭政府保持良好關系,大力贊成通過談判解決問題。西方外交官說,中國與德國的立場其實非常接近。中方建議盡快設立國際協調機制,討論政治解決的各種途徑直至達成共識,在此過程中,各方均不採取激化局勢的行動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