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5月27日電/在綜合國力競爭中實現民族復興 ——訪國防大學馬克思主義教研部教授姜魯鳴
●綜合國力是一個主權國家所擁有的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全部實力及國際影響力
●堅持戰略定力與戰略張力相統一,堅持韜光養晦與奮發有為相統一
●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是戰爭形態發生根本改變之後我軍組織模式、制度安排和發展方式的變革和重塑,是一次“進入21世紀戰場准入資格”的大考
解放軍報報道,在國際競爭異常激烈的當今世界,持續提升我國綜合國力,進而實現“兩個一百年”的目標,是我國的基本戰略。為更好理解這一問題,記者專訪了國防大學馬克思主義教研部教授姜魯鳴。
爭奪綜合國力優勢已經成為當今世界大國競爭的“制高點”
記者:習主席指出,面對日益激烈的綜合國力競爭,我們的事業就如同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當前,綜合國力競爭具有哪些特點呢?
姜魯鳴:綜合國力是一個主權國家所擁有的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全部實力及國際影響力,包括經濟、政治、文化、科技、軍事、外交、制度等要素實力,以及國家面積、地理環境、自然資源、人口狀況等基礎實力。在我看來,綜合國力還應加上一個國家的制度變革能力和戰略運籌能力。當前,每個國家都力求在國際競爭中占據最有利的地位,擁有相對於別國更大的優勢,相互間的競爭格外激烈。很多國家都在制定和實施國家競爭力戰略,強調均衡發展國力,強調發揮本國比較優勢,以戰略塑造未來。可以說,爭奪綜合國力優勢已經成為當今世界大國競爭的“制高點”。誰能搶占這個“制高點”,誰就有可能贏得戰略優勢,政治上更自主,經濟上更繁榮,軍事上更強盛,外交上更主動,誰就能夠成功地屹立於世界強國之林。
現階段我國發展已進入一個摩擦多發期、矛盾凸顯期,與外部世界的結構性挫動明顯加劇。一方面,主要發達國家已進入戰略調整期,紛紛擴張實體經濟、收縮虛擬經濟,大力推進“第三次工業革命”,以實現新的平衡,給我國既有的經濟發展方式帶來了嚴峻挑戰。另一方面,近些年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已引起國際力量對比變化,1978年我國經濟總量排世界第10位,目前已居世界第2位,占美國經濟總量的比重也由6.5%發展到58%,這引起了西方世界的戰略焦慮。顯然,我國發展越是接近與外部世界和外部戰略力量相對平衡的臨界點,這種外部挫動的頻率就會越高,強度也會越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