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拿馬運河 |
中評社香港8月18日電/步入巴拿馬運河位於太平洋一側的望花船閘遊客中心,赫然可見一艘三桅木制帆船的帆船模型。模型旁邊有配圖文字說明:160年前的1854年,700餘名華工搭乘此船抵達巴拿馬,成為有文字記載的首批中國移民。
新華網報道,官方統計數字顯示,在巴拿馬300多萬人口中,華人占5%,大約有15萬人,而具有華人血統的則至少有30萬人。在巴拿馬,處處能感受到華人的存在和中華文化影響力。2004年,巴拿馬政府宣布每年3月30日為“全國華人日”,借此肯定華人對巴拿馬經濟和社會發展所作的貢獻。
據史料記載,1850年,有一部分華人由美國南下到巴拿馬,從事墾殖及貿易活動,成為最早來到巴拿馬的華人。而真正的“契約華工”抵達巴拿馬則始自“海巫號”,主要為廣東省籍。
早期華工前來巴拿馬為的是修鐵路。1848年,一家美國財團成立巴拿馬鐵路公司,承修橫貫巴拿馬地峽的鐵路,該公司派團到中國南方大肆“招工”,估計從1851年至1865年間共招走華工2萬人,這些華工全都分配在巴拿馬鐵路西段工地上施工,是修築巴拿馬鐵路的主力。由於環境惡劣,許多華工感染黃熱病和瘧疾而死,只有少數人生還祖國。
1881年,法國人主持的巴拿馬運河工程動工。法國人的工程失敗之後,又輪到美國人主導巴拿馬運河工程建設。前後30年間,近萬名華工先後被運河公司通過各種手段從中國招來開鑿運河,其中有800多人喪生。1914年,巴拿馬運河終於竣工,成為現代工程史上的一座里程碑。為紀念華工在開鑿運河中所作貢獻,巴拿馬人特意在當初運河工程最艱難的地方,修建了一座勞工亭,以表示他們對廣大華工的敬意。
不過,官方記載裡並不承認華工曾參與運河工程建設。這是因為,當時由美國人主導的運河公司執行排華政策,不敢正式出面招募華工,而是讓華工頂著其他種族人員的名義參加工程並支取薪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