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圖:俄羅斯蘇35戰鬥機。 |
中評社北京12月5日電/俄最大技術企業——俄羅斯技術公司總經理謝爾蓋·切梅佐夫(Sergey Chemezov)11月19日宣布,俄中兩國已簽署24架4++代戰機的大合同,合同總額高達20億美元。
《環球時報》引述俄羅斯媒體報道,儘管雙方從2008年就已開始討論該合同,但俄方官員的這一聲明仍令人頗感意外,因為雙方間技術和財務問題談判已進行了約7年時間,目前達成的這一結果說明,不是雙方相互做出了妥協,就是受到外部局勢因素的影響,或者最有可能的是以上兩種原因綜合所致。
外部因素或產生重要影響
在美國加強亞太地區存在以及日本加強軍備計劃的背景下,中美間南海衝突的加劇是關於外部局勢產生影響的第一種可能。在此情況下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面臨快速提高戰鬥力的緊迫任務,其中包括海域巡邏能力。購買“蘇-35”是其最快速、有效的解決方案。據飛機設計者介紹,“蘇-35”與第五代戰機的區別僅在於不具備巡航超音速和隱形功能,中國擁有這款俄制過渡型戰機就可以具備與日本空軍即將裝備的最新型“F-15”甚至“F-35”戰機對抗的能力。
外掛兩個副油箱、作戰半徑可達4500千米的“蘇-35”戰機可以通過換班的方式對南海進行不間斷巡邏。短跑道起降能力也是這款戰機相當重要的特點,必要時中方可以在南海人工島嶼上部署該戰機,發生衝突時將這些島嶼作為“固定航母”利用。由於中國最新型第五代戰機“殲-20”和“殲-31”的生產尚處於起步階段,因此“蘇-35”目前可以成為“殲-10”和“殲-11”的有效補充。
看看俄羅斯的開發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