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2月13日電/“昭昭前事,惕惕後人”、“永矢弗諼,祈願和平”。
時間滴答,仿佛走了很久,又仿佛一轉眼,又到12月13日……
一年前的今天,首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在南京舉行。出席儀式的習近平總書記“和平像陽光一樣溫暖、像雨露一樣滋潤”的話語猶在耳畔,“只有人人都記取戰爭的慘痛教訓,和平才是有希望的”話語鏗鏘有力猶在心間。
一年前的今天,新落成的公祭鼎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的陽光裡向世人莊嚴袒露面容,一年裡,公祭鼎靜默看著來來往往中外參觀者,聆聽和體味人們被人類文明史上黑暗一幕震撼的心跳和憤怒,也以珍視生命的慈悲陪伴著館內遇難同胞名單墻上銘刻的10505個魂靈。
這一年裡,任看世間風雲會,惟有山中日月長。這日月,是對歷史真相的維護,是對同胞生命的尊重,是對抗日先烈的緬懷,是對世界和平的堅決捍衛。
申遺成功
中國記憶上升為世界記憶
1937年12月13日,侵華日軍侵入南京,對我同胞實施長達40多天滅絕人性的大屠殺,30萬生靈慘遭殺戮,人類文明史上留下最黑暗的一頁。
我們曾用各種方式記錄並紀念78年前這段慘痛歷史。去年開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以國之名悼念大屠殺死難者。
2015年10月9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布“南京大屠殺檔案”入選“世界記憶遺產名錄”,表明南京大屠殺從中國記憶上升到世界記憶,成為全球共同的世界遺產,世界範圍內人們對這段歷史認知取得共識。
申遺之路,走了漫漫八年。原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館長、現南京大屠殺史研究會會長朱成山稱其為“水到渠成”。2008年8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文化委員會主席卡門·帕拉迪女士,參觀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後受到震撼,提出“南京大屠殺檔案理應列入世界記憶工程名錄加以保護。”2009年1月,朱成山研究員與9位人大代表,聯名向南京市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提交第0255號議案,建議將南京大屠殺專題檔案申報世界記憶遺產。2012年7月23日,南京市人民政府下文,成立南京大屠殺檔案申報世界記憶遺產工作領導小組,正式啟動申遺工作。
2014年3月30日,中國記憶遺產委員會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記憶工程委員會,提交了11組南京大屠殺檔案,正式申報世界記憶遺產項目。列申遺11組檔案第一位的,是國際安全區教會所辦的金陵女大收容所負責人程瑞芳的日記。“程瑞芳不僅逐日記錄下大屠殺期間見聞,日記內容也與此前發現的《拉貝日記》、《魏特琳日記》和《東史郎日記》相互印證,構成受害者、加害者以及第三方證言的完整鏈條,成為不可撼動的鐵證。”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副館長馬振犢告訴記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