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朗普 |
中評社台北11月27日電/特朗普當選後,內縮的外交走向與不確定的性格,加上對國安問題缺乏興趣,讓所有對美國外交有期待的國家都心生焦慮,不知道這樣一個特朗普政府,會為國際政治帶來什麼樣的變數。
中國時報今天社論指出,台灣處於東亞地緣政治前沿及中美日戰略關係最敏感位置,更不可能置身事外。
日本的外交走向尤其值得關注,美日關係一直是美國亞太政策的脊梁,兩國的軍事同盟及緊密的經貿關係,雖未臻美英特殊關係的親密,卻是西太平洋穩定的基石。美日加上澳洲等海權國家的結盟,也對中國等陸權國家的出海,形成平衡力量。
中國大陸崛起後,奧巴馬提出亞洲再平衡戰略,企圖以軍事部署的地緣政治,加上TPP的地緣經濟,雙管齊下重構亞洲秩序。特朗普打亂了這盤棋,TPP注定夭折,美日同盟的權利義務也面臨調整。亞洲再平衡的戰略雖不至被放棄,但規模與內涵勢必與以前會有很大差別。新的特朗普亞太戰略尚未見到雛形,但新舊交替的不確定性,已讓亞太國家感到不安,尤其是日本。
社論說,美日關係若發生改變,或其重要性在美國整體外交政策的比重下降,都會讓日本的外交頓失所依。面對美國內縮,中國大陸必然站上國際舞台中央。無論是RCEP、FTAAP,甚至在巴黎氣候公約的全球減排努力,中國都將扮演領導性的角色,一帶一路加上亞投行,更讓陸權國家的勢頭壓過了海權國家。對中國來講,這是在外交舞台一展身手的大好機會,從整體亞太局勢來看,這明顯是海權與陸權國家權力的失衡。作為海權國家的日本,在失去美國支柱,又面對中國崛起的情況下,豈不焦慮?焦慮的日本,會採取什麼因應政策?
日本國內現在討論核武的文章愈來愈多,美國若不可恃,中國的壓力又近在咫尺,日本在外交上只能自求多福,發展核武就變成最自然也最合邏輯的選擇。按理,日本是親身經歷過原爆與核災的國家,應該對核武聞之色變,但是並沒有。一些西方觀察家指出,從日本右派的興起、安倍的建軍與走向正常國家的努力,都讓核武問題不再成為禁忌。可是站在日本鄰國,尤其二戰期間曾經被日本侵略過的國家角度來看,日本走向核武,可能帶來新的軍國主義,這將又是另一場夢魘的開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