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45人棄考”能否倒逼高考改革?
http://www.CRNTT.com   2011-06-12 23:06:32


 
鏈接:
 ▲高考不一定是個好東西

  在高考恢復34年後的今天,原本一場平常的考試,因國人長久的“考戀”心態,高考被賦予了太多的“內涵”和“關注”,高考不再是個人的考試,已成為全社會的一場“燒烤”——長輩陪考、交通管制、禁止鳴笛、警車開道、謝師盛宴、高考特服、狀元盛典……筆者呼籲:“全民高考”需要“淡定”,“舉國高考”需要“降溫”。 

  年複一年的六月(原七月)高考,幾多歡喜幾多愁,有因遲到、疾病等因素淚別考場的,有因失利、失誤等因素痛失大學的,有因學費、專業等因素告別大學的,有因個性、抗衡等因素拒絕高考的……2011年高考呈現了“多態”,不僅拷問著我們整個社會,還拷問著我們的教育體制,更拷問著我們的教育環境。

  高考“多態”拷問教改,“拒絕高考”值得反思……這無不說明,高考不一定是個好東西。有考生戲言:“高考高考,越考越糊,考到最後,走進死胡。這個死胡同就跟封建社會末期的科舉考試沒有兩樣……”

  說高考,不得不先說科考,即古代科舉制度。說實在的,科舉原本是個好東西。因皇親貴族和朝廷人才有限,而治理國家需要人才,還要講究“兩流”,即人才要一流、官員要流動。古人深知,若沒有一流人才,治理國家的水平不會高,沒有官員的流動,死水一潭就毫無生氣。惟有唯才是舉,再加上流水不腐,官府才能夠聘用到第一流人才和一流官員,同時,普通百姓和貧民子弟才有機會“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借此改變命運。曾幾何時,一股“布衣也可當宰相,文武百官和諧治天下……”之風盛行於盛世,社會進入良序狀態,普天之下和諧穩定。

  然而,科舉最終還是由一個好東西演變成了一個壞東西。從科舉制度考的東西越來越八股,到科舉制度窒息著人們的思想;從科考失去既定標準和選拔準則,到科舉制度越來越不遵循科學和實際……如此科舉不僅貽害了舉人們,也妨礙了社會進步。

  由此聯想到我們今天的應試教育也差不多,考試內容越來越死、教育體制越來越死、選拔準則越來越死……“死路”一條,其結果,我們培養出來一些應試教育的佼佼者們、狀元們……有些不過只是複印機式的天才,有些不過只是打印機式的狀元……這種天才只會適合在考場,也只會考試,也只是會把所有的空格填滿甚至考個高分或滿分,可到了社會之後,有的根本不具備應對社會的能力。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2011年高考第一天,南科大45名學生以拒絕高考為由未參加高考。應該說,南科大學生拒絕參加高考是一種勇氣——抗衡我國教育體制的勇氣、抗衡當代應試教育的勇氣、抗衡素質教育落後的勇氣。有官方人士稱,南科大拒絕高考的考生,有悖高中制度和教育制度。筆者倒不這樣認為,相反,我們的教育部門當務之急,關鍵是要如何破解我們的試教育和教育體制問題,而不是去糾結於考生拒絕高考的問題。可以說,教育制度應該允許百花齊放,而南科大就是這百花齊放中的一朵小花、一顆小草,不應去“批評”和“指責”,更應給予“肯定”和“保護”。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