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8月9日電/據檢察日報報道,浙江溫州“7.23”動車相撞事故還未淡出人們的視線,7月31日,北京故宮瓷器被損壞事故又接踵而至。在這些事件處理中,社會公眾對信息公開不及時不充分的質疑和批評不絕於耳。
8月2日,新華社受權發布了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的《關於深化政務公開加強政務服務的意見》。《意見》提出,要抓好重大突發事件和群眾關注熱點問題的公開,客觀公布事件進展、政府舉措、公眾防範措施和調查處理結果。並特別強調,應及時回應社會關切,發揮媒體監督作用。
在這個時候印發《意見》意味著什麼?如何確保《意見》執行不走樣?8月7日,記者採訪了有關專家學者。
體現中央深化政務公開的決心
“中辦、國辦日前印發《關於深化政務公開加強政務服務的意見》,有著極強的針對性,說明中央已充分認識到正面、正確回應群眾對突發事件、熱點問題享有知情權這一訴求的重要性,體現了中央對深化政務公開、加強政務服務工作的重視以及打造‘陽光政府’的決心。”8月7日,中國政法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宋振國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
最近重大突發事件和熱點事件時有發生,引起了群眾的高度關注。由於信息披露不夠公開透明,導致質疑聲不斷。“對於重大突發事件和群眾關注的熱點問題,一些政府部門和官員採取捂蓋子的方法,在信息化的當今社會實際上是一種不明智的做法。”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研究員莫紀宏認為。
在莫紀宏看來,《意見》是對解決現實問題的一個回應。他說:“《意見》從更高、更遠的視野來看待信息公開的意義,說明了信息公開與維護穩定之間存在著相互促進的關係。《意見》突出強調了信息公開與維護社會穩定並不是相互矛盾的,只要把握得當,信息公開可以更加有效地維護社會穩定。”
政務公開與群眾期待還有差距
黨的十六大以來,特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關於進一步推行政務公開的意見》實施後,從中央到地方,各個部門在政務公開、行政權力公開透明運行、政務服務方面積極探索創新,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人們都能感受到政務公開、政務服務帶來的民主政治新氣象。
但受訪專家認為,與人民群眾日益高漲的期待相比,目前的政務公開政務服務工作還存在一些差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