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菲為什麼這麼牛? ”蓬萊19-3油田發生溢油事故已逾半年,這個問題也硬生生地問了半年。當時渤海灣上漂溢著的油花整整持續了三個多月,污染海面累計達5500平方公里。這三個月裡,國人神經無時不被此牽動。
而康菲公司從漏油後的有意瞞報,到7月初謊稱“原油滲漏點已得到有效控制,油膜回收工作也已基本完成”,再到“徹底排查溢油風險點、徹底封堵溢油源”的謊言被揭穿後,做出承諾將設立生態基金,卻遲遲未說明具體規模、設立時間、以何種方式設立等一系列問題,讓公眾一再質疑其解決漏油問題的誠意和誠信。
知名外企,何以連最起碼的誠信都付之闕如,一副有恃無恐的樣子?值得深思。雖然自從康菲漏油事件引起輿論關注後,海洋局已責令其須在蓬萊19-3全油田停止回注、停止鑽井、停止油氣生產作業。但綜觀這幾個月來康菲的表現,卻是一而再再而三地欺騙公眾和監管。
“低級錯誤背後的有章不循”、“違規作業背後的自恃自大”、“心存僥幸背後的責任心缺失”……恐怕在我們為這家外企的社會責任和企業公信所不齒時,也該反思一下其中深層次的制度性原因。
對於跨國公司的跨國作業出事後,如何及時有效應對,責任人如何主動擔責、善後理賠,不妨看一些經典案例。最典型的,當然是去年美國墨西哥灣漏油事故的處理:當天,以美國海岸警衛隊為核心的地方應急指揮中心就宣告成立;次日,多部門的區域應急小組啟動;第三天,隨著事故影響擴大,國家溢油反應小組被激活,16個聯邦部門互相配合投入工作;英國石油(BP)公司也承擔了漏油事故的主要責任,並將為開出的巨額罰單買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