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買貴的,不買對的!”這種現象出現在政府採購上一點都不稀奇。近年來,有些政府部門的“豪華採購”、“天價採購”層出不窮,如電腦採購買來的是蘋果,一個U盤的價格足以讓電腦都自慚形穢,而鐵道部天價宣傳片的招標信息到現在仍舊是一個機密。儘管2002年頒布的《政府採購法》規定,政府採購應當遵循公開透明的原則,但到現在這一原則的落實卻不容樂觀,申請信息公開往往會遭遇巨大的阻力。政府採購花了多少錢,都辦了什麼事,買了什麼東西,納稅人並不總是很清楚的,至於到底是不是物有所值就更是一個問題了。
政府部門高價採購何以難以解決?從不同的角度自然有不同的看法,而同日的另一條新聞或恰好給出了一個答案。同樣是中國社科院發布的2013年《法治藍皮書》報告稱,超6成公職人員和公眾認為應當將公職人員直系親屬從事營利性活動的情況向社會公示;過半公職人員和公眾認為應責令公職人員親屬退出營利性活動。然而調查顯示,多數公職人員反對將親屬違規經營所得上繳國庫(2月26日新京報)。
當公職人員的親屬從事盈利性活動時,其不容忽視的一個情況是,公職人員親屬很可能會依靠其特殊的地位和身份,獲得稀缺資源,導致競爭不公、社會分配不公,比如在政府採購中分得一杯羹——當信息足夠透明、監督完善到位的情況下,公職人員親屬經商、參與政府招標採購等,自然沒有什麼問題,但如果缺乏相應制度機制和措施的制約,信息不透明,就很可能形成一條隱形的利益輸送鏈條,而這要比單純的官商勾結、圈錢交易等更加隱蔽,同時影響更壞、副作用更大。最後所形成的政府採購怪相也就是我們日常所見到的“只買貴的,不買對的,明明兩千元的電腦,可能要花上近10萬。至於這虛高的錢款最後流向了哪裡,則成了謎團。
在公職人員親屬從事營利性活動相關問題上需盡快達成共識,而親屬是否退出盈利性活動、信息是否公開等不是問題的全部,而僅僅是一個方面而已。要化解政府採購中的問題,需破除以“親屬”門檻為代表的背後的利益鏈,通過制度框架下的信息公開、違規經營處置、責任追究等一些列的機制措施,清除圍繞在政府採購周圍的利益魅影、權錢交易、人情關係等,以監督和透明給納稅人一個交代,更為社會創造一個公開、公平、公正的環境與土壤,這才是最重要的。(時間:3月1日 來源:中國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