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改革是放權革命而不是分權遊戲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3-11 11:29:04  


  無疑,大部制改革是此次兩會的重頭戲,早在兩會前各種版本的改革方案就傳得沸沸揚揚,關注和猜測的熱情比“人事安排”還高。人們之所以關注此項改革,一是這項改革涉及部委的調整,與公眾利益密切相關;二是,相比那些抽象的理念,部委調整是最具體、最看得見的改革;第三,更重要的是,這是中國新一屆領導集體的第一個大動作,由此可能窺見今後的改革走向。大部制改革方案10日出爐,動作不算大,也不算小,與人們的預期和猜測並無多少差別。

  媒體的焦點,多集中在這一次的改革:撤了幾個部委,少了幾個正部級機構,組建了什麼新機構,誰成了“末任部長”,新機構設立後的人事安排,原機構的人員安置,誰家歡喜誰家愁,哪個部門的權力大了哪個權力小了,等等。這些信息,確實是新聞,也是公眾急於想知道的。但這些都只是淺表層的新聞,最深層次的問題並不在此。

  很多人都把這一次的大部制改革看成是部委之間的權力重組。其實,這一次改革並不是部委間的權力重新分配遊戲,而是一次放權革命——向社會放權,向市場放權,向民眾放權。這個問題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委員馬凱在對機構改革作說明時說得很清楚:這次改革,要以更大力度,在更廣範圍、更深層次上加快國務院機構職能轉變,重在向市場、社會放權,減少對微觀事務的干預,同時改善和加強宏觀管理,嚴格事後監管。中國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也認為,本次機構改革最大的亮點是放權。

  減了多少個正部級機構是次要的,最關鍵的是向社會放了多少權。大部制改革,不是讓這個部委權力更大,那個部委權力更小,而是系統地向社會放權,減少政府干預,市場能調節的交給市場,社會能自治的交由社會,地方能管理的交給地方。

  比如公眾關心的鐵道部被撤銷,某些職能機構並入交通部,並不是將原屬於鐵道部的權力轉移給了交通部,形成一個擁有更大權力的部委,而是實行市場化改革,實行政企分開,組建中國鐵路總公司。這是向市場放權。

  還有新聞出版總署和廣電總局的合併,並不是將兩種權力相加形成一個權力更集中的大部,不是1加1等於2或大於2,而可能是小於2。因為兩個機構合併後,很多權力將放給社會。馬凱也談到一些部門職能越位、缺位問題依然突出,不該管的管得過多,一些該管的又沒有管好。機構改革,很大程度就是革政府自己的命,放棄那些“不該管的”和“管得過多”的,集中力量管好“該管的”和“沒管好”的。

  還有其他職能機構的調整也是如此,都集中於“放權”而不是“分權”,從體制上最大限度地給各類市場主體鬆綁,而不是在部委間分蛋糕。比如要“減少投資項目審批,最大限度地縮小審批、核准、備案範圍”,要“減少資質資格許可,對不符合行政許可法規定的,一律予以取消”。在民政事務上的改革也是如此,要放鬆對社會組織的管制,更好發揮社會組織在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這是應有的改革方向。如果改革僅僅是在部委間分權、在官員間平衡,變成部委間的權力博弈,而不是向市場、社會和民眾分權,還可能滋生出更多的問題,改革只是在原地轉圈圈。

  《朱熔基講話實錄》中曾如此描述機構改革阻力,“我抱著粉身碎骨的決心來幹這件事,”朱熔基說,1997年年底,找幾十位部長逐個談話,沒有一位部長主動表示自己的部門該撤,長時間坐著談話使朱熔基過度疲勞,每次站起來都很困難。可以想到,這一次的機構改革也一定不容易,改革就是政府要拿刀割自己的肉。中國需要這樣自我割肉和刮骨療毒的改革勇氣!(時間:3月11日 來源:中國青年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