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急預案的“預案”在哪裡
雖然京港地鐵公司解釋稱,發生事故的電梯仍在質保期內,6月22日剛剛進行例行檢查和保養,但這並不足以平複公眾的憤怒。
就在事發前一天,北京地鐵四號線安河橋北站至北宮門站隧道一側的電纜突然脫落,造成區間軌道停電,該路段無法正常通行,百餘名乘客在中關村站被統一要求下車。
在對公眾的解釋中,京港地鐵公司稱事發路段“出現電路故障”,導致“列車通過能力降低,間隔加大”。
事實上,類似5日發生的電梯故障在北京地鐵並不是第一次。 2008年3月4日,2009年12月8日,北京地鐵曾連續發生電動扶梯故障,造成多名乘客受傷。每次發生突發事件,有關方面總表示“已經啟動應急預案”,但“預案預在哪裡”?
都市公共安全如何以人為本
有分析認為,隨著北京城市人口密度的飛速增長,市民對公共出行工具的需求和要求與日俱增,與運力和運量的不足形成了鮮明的矛盾,也給公共交通安全帶來巨大的隱患。 “車站、列車、軌道等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就可能導致整條運營線路癱瘓,甚至造成公眾心理恐慌,非常容易引發安全事故。 ”北京市公安局公交總隊總隊長孫偉年說。
中國交通運輸協會城市軌道交通專業委員會主任高毓才坦誠,北京地鐵運營情況表明,地鐵在規劃和設計上滯後於城市及人口的飛速發展。事故背後反映的是地鐵交通人流過大,系統不堪重負;應該採取必要的手段,限制或減少地鐵的人流量。
“這本是不應該發生的慘劇。”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竹立家表示,首先要拷問公共設施建設的質量問題。他指出,目前我國地鐵、鐵路等公共設施工程大量上馬,對公共設施質量的放鬆,將會造成嚴重的隱患。如不重視這個問題,有可能導致類似事故的頻發。(時間:7月6日 來源:新聞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