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公”經費 深藏不漏 |
“三公”經費公開拖拖拉拉、遮遮掩掩,現在看來,首先是對公開的時間缺乏問責等硬性約束機制。應對各部門的拖延戰術,最有效的辦法還是制定明確的細節公開的標準。
“三公”經費的公開是問題,如何公開更是關鍵。
國務院三令五申,中央部門要把“三公”經費在6月份向社會公開。遺憾的是到昨日為止,除科技部、中國工程院、國家文物局等部門,絕大多數中央單位還沒有主動公開自己的“三公”經費。
與此同時,北京律師李勁鬆向若干中央部門發函要求公開“三公”經費等信息,截至目前,李勁鬆共收到13個部門回覆。其中,國家發改委等3部門認為該數據不屬於公開範疇,國家糧食局表達了謝意後稱將盡快回覆,8個部門稱馬上公開。
事實上,在6月底,財政部已經公開了中央單位2010年總的“三公”經費,這說明各中央單位的“三公”經費都是現成的,有什麼理由不能向社會公開?“三公”經費公開拖拖拉拉、遮遮掩掩、扭扭捏捏,甚至要等到公民發函討要,實在與政府信息公開的規定相悖。
遲滯、籠統地公開,無疑會架空“三公”經費公開的社會意義。如果有些部門再拖上幾個月公開,那麼,今年的“三公”經費也都花得差不多了。這樣的“三公”經費就可能無法被及時監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