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憾的是,我們平時見得最多的仍是“媒體曝光—相關部門介入調查—問題企業被查處”的模式。以達芬奇家具為例,直到7月10日,上海市工商部門才對涉嫌侵犯消費者權益的達芬奇家居進行調查取證,對相關家具產品進行登記保存並取樣送檢。這種“慢一拍”的監督思維極不靠譜,它實質上是將質量監督的大旗移交給媒體監督,而自己被動地在後面“坐收漁利”,在某種意義上是一種懶政思維的體現。
比較理想的做法,是工商、質監、消協等職能部門能夠主動擔負起應有職責,建立和完善制度性的監管體系,給消費者提供制度性保障。依托這種制度剛性,能夠克服媒體監督的偶然性和隨機性,形成長效機制,將監管落實到日常的工作中。
此外,從以往的經驗來看,很多“假洋品牌”不僅涉及價格欺詐和虛假宣傳的問題,諸如奶粉、家具等行業隱蔽的一些質量問題,還可能對消費者的健康構成威脅。如果相關部門能夠重視消費者提供的舉報信息,在平時加強常規檢查和質監執法,主動將一些問題產品“揪出來”,不僅對消費者負責,還能更好地維護自身形象,增加公信力,何樂而不為?(時間:7月13日 來源:齊魯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