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不能直接分給民眾,也不宜免費使用,那麼是否該“藏匯于民”呢?
國家外匯管理局表示,近年來,我國國際收支持續“雙順差”,加之國際金融危機後,國際流動性泛濫,外匯淨流入規模較大,導致我國外匯儲備不斷積累。目前,我國積極支持居民持匯用匯,經常項目已實現完全可兌換,居民用于貨物貿易、服務貿易等經常項目用途的購付匯需求已得到充分滿足,資本項目下除對一些風險較大的國際收支交易存在部分管制外,企業對外直接投資,企業和個人通過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QDII)投資海外資本市場等渠道均無政策障礙。但是,由於人民幣存在升值預期等因素,目前,企業和個人結匯意願較為強烈,普遍不願意持有和保留外匯。也就是說,目前“藏匯于民”的障礙不在於政策,而在於涉匯主體的持匯意願。
此前,外匯局公開表示“人民幣升值不會導致外匯儲備損失”,並從賬面損益等角度進行瞭解釋。儘管如此,仍有觀點認為,人民幣升值使外匯儲備的價值縮水。
對此,國家外匯管理局稱,人民幣升值不會直接導致外匯儲備損失。外匯儲備是外匯資產,以美元作為記賬貨幣。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變動,導致了外匯儲備折算成人民幣的賬面價值變動,並不是實際損益,也不直接影響外匯儲備的對外實際購買力,而只是用人民幣還是美元作為報告貨幣所導致的賬面差別。只有在將外匯儲備調回並兌換回人民幣的情况下,才會發生匯兌方面的實際變化。目前我國外匯儲備沒有大規模調回的需要。
“我們還可舉個反例,如果說人民幣升值會導致外匯儲備損失,那麼,人民幣貶值則可以導致外匯儲備獲益。按此邏輯,則可以通過讓人民幣不斷貶值來提高外匯儲備收益,乃至增加社會財富。但事實上,人民幣貶值不會增加外匯儲備收益,更不可能增加社會財富。”國家外匯管理局的有關人士指出。
國家外匯管理局還表示,黃金、白銀等貴金屬和石油、鐵礦石等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波動較大、市場容量相對有限、交易和收儲成本較高。外匯儲備投資組合中已包含與之相關的投資。國內另有專門的機構已經在從事大宗商品收儲等相關工作,與外匯儲備投資形成互補,共同維護國家整體利益。另外,我國居民和企業對黃金、石油等的消費量非常大,外匯儲備直接大規模投資于這些領域,可能會推升其市場價格,反而不利于我國居民消費和經濟發展。(時間:7月29日 來源:中國青年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