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升鄉,新希望實驗學校的學生大多居住在周圍的簡易房裡。 |
在近日北京市教委舉行的通氣會上,海淀區教育工委副書記、新聞發言人喬鍵表示,“五證齊全方可申請就讀公辦校”是針對即將入學的新生。但隨後,記者到海淀區東升鄉科技站內臨時設立的學生分流登記點探訪發現,該處正在為因新希望小學被拆而失學的學生,進行最後一天的登記工作。多名前來登記的家長稱,分流登記前,仍須向工作人員出示“五證”,不齊全或是不符合要求,均會被拒絕登記。(《新京報》8月17日)
以保證每個孩子都有學上為工作底線,確保“一個都不能少”,言猶在耳,但被殘酷現實撕得粉碎,沒有“五證”,一切都是虛妄之談,而“五證”對不少農民工來說,是不可逾越的門檻。
“一個都不能少”,也許只是美麗畫餅。一項調查顯示,一家名為紅星小學的打工子弟學校,總共1400餘名學生中,只有70餘人的家長能辦齊“五證”,僅占總數的5%。而一家被關停的打工子弟學校校長透露,僅朝陽區東壩地區被關停的4所學校,學生總數就達到3900多人,委托學校的接收能力肯定不足以完全分流學生。哎,可憐的孩子,哪裡才能接納你們?
打工子弟學校,實際上是平民的自我教育。據專家介紹,平民的自我教育是我國的歷史傳統,比如早在上個世紀20年代,北京盛行平民的自我教育,有補習學校、市立平民學校、學生會平民學校、私立平民學校、貧兒教養機關、地方服務團平民學校、慈善家學校等等。此外還有著名的平民教育家晏陽初,他畢生身體力行,開展平民教育活動,以去除底層民眾的貧、愚、弱、私“四大病”。 |